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我省中医药事业跨越发展
遵义市中医院新院区鸟瞰图
黔东南州苗医医院鸟瞰图
本网讯 全省中医药工作推进大会的召开,省委书记陈敏尔、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孙志刚作出的重要批示,为“十三五”时期我省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与会同志纷纷感言,这是对全省医疗卫生特别是中医药战线广大职工的亲切关心、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也是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科学遵循、行动指南和强大动力。近日,记者就如何学习贯彻此次会议的精神,采访了省内部分中医医院院长。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省中医医院院长孙波
全省中医药工作推进大会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我省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研究了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工作的主要任务,提出了诸多中医药发展的具体措施,紧扣当前社会经济和贵州大健康事业发展需要,让我们深受鼓舞、信心满怀、后劲十足。
作为省级龙头中医院,我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高定位、快发展”要求,努力建设综合实力强、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管理科学规范、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促进医院发展建设的“五大提速”。一是深化改革提速。适应医改分级诊疗形势,调整医院功能定位,提高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救治能力,完善中医医疗联合体资源共享机制,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二是质量攻坚提速。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专科内涵建设,5年内博士总量达50名,培养各级名中医30名,新增国家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科研总量和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三是基本建设提速。强化目标绩效考核,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快新门急诊综合楼项目建设工作,提供更为完善的门急诊服务,增设病床700张。四是创新驱动提速。全面推进“贵州省苗医医院”建设工作,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和我省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促进业务范围向养生保健、特色康复、健康养老等方向拓展。五是综合实力提速。建立全省中医医疗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基地,促进医院由临床型向科研型转型;增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张帆
全省中医药工作推进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我省中医药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大潮,我院在感到机不可失的同时,也深知时不我待,决心乘此东风,升云帆,济沧海,争当潮头儿。一是“高定位”,争创我省中西医结合区域医疗中心。到2020年,新增5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和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实现省级重点专科全覆盖。启动“国医大师培育计划”,新增4个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建成1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博士20名。本院扩建工程完工,新增业务用房9万平方米,新增床位500张,实现年门诊量超过80~100万人次。二是“快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医药四大行动计划。同期,红岩分院建设工程完工,新增业务用房14万平方米,新增床位1000张,实现卫生与民政协同的新型办院模式。在此基础上,落实中医药与养生、康复、养老、信息四大行动计划,即建成中医养生馆、康复医院和中医养老院,并依托我院“远程会诊中心”的平台及“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联合体”的基础,实现大健康与大数据的有机结合。
遵义市中医院院长刘勇
12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省中医药工作推进大会。这次会议是继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后召开的又一次关注全省卫生工作的大会,是一次对全省中医药事业规划蓝图、引领航向的大会,大会在以“举全省之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大背景下,把今后五年全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区域化、数据化、网格化的全面部署,真正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在号召全体中医药从业人员“用务实的作风,干人民满意的中医药事业”,特别是在体系建设上用了“强筋壮骨”、在人才建设上用了“填精补髓”、在中医特色上用了“固本培元”、在科研水平上用了“益气活血”、在中医文化上用了“内外兼修”、在服务领域上用了“标本兼顾”等原滋原味的中医古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浓浓的中药味,也激发了我为中医药事业努力奋斗的激情。何力副省长在讲话中,用“战略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责任导向”为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定了标、指了路、导了航,用“守土有责、政府首责”作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保障。我们要以“遵义会议精神”作指引,团结带动遵义市中医人奋发作为,为贵州中医药事业添砖加瓦,为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作好健康保障。
遵义市作为中医药发展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遵义市中医院一定会在走前列、谋大局上勇创遵义中医药事业的新篇章。一是按照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规划好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用规划引导行动;二是在行动中打造出名副其实的“名医、名科、名院”,在“十三五”期间将遵义市中医院建成三级甲等中医院,将重点学科打造成贵州中医一流学科,将医院专家培养成在全省范围内有声誉和影响力的名家;三是在人才培养上,五年内引进博士5名,硕士30名,正高职称人员按照每年2名以上递增。同时,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加大对县(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让边远山区群众能享受到中医药技术服务,并且通过培训,使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量大幅度提升;四是在中医特色发展上,坚持按照“中医为主、中西结合”的办院方针,按照“弘扬中医特色,打造服务精品”的战略目标,重点突出中医特色,打造服务品牌,让中医药的药香香溢四地;五是在新蒲新区修建高标准、高规划占地200亩的遵义市新中医院,新增病床800张,新增养老床位400张,到达服务本地、辐射周边的“医养一体”新型中医院,满足医院“医、教、研、养”功能,引领中医药服务群众的发展。
黔东南州中医医院院长郭伟伟
从今年9月底到现在,在历时3个月的时间里,在省级层面先后召开了三次大会,部署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使我们广大中医工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和省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目前是建国60多年以来中医药发展最好的历史期。作为中医人,应该倍加珍惜这大好的发展机会,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要把黔东南州中医院建设好发展好,造福黔东南各族同胞。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在凯里开发区新建成医养结合的州苗医医院,开设床位600张以上。二是加大专科建设力度,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中医专科优势。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全面提高治疗水平。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力度,积极把专用专方开发成内部制剂,并广泛应用到临床实践。五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全面提高院内信息化服务水平。
湄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张辉
参加全省中医药工作推进大会,认真听取了何力副省长的讲话和王忠主任的工作报告,倍受鼓舞,感触颇深,收获极大。同时,自己也深刻地感受到这次会议给我省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春天。一是政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面小康就没有全民健康。本次中医药工作推进大会省委书记和代省长均作出了重要批示。二是屠呦呦发明青蒿素获得医学诺贝尔奖是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又一次证明了祖国医药的博大精深,充分地肯定了中医药学深邃的哲学智慧和特色疗效。三是会议精神振奋人心。何力副省长强调“抓好中医药事业是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州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发展特别是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有效抓手,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王忠主任强调“要以基层基础为重点,全力做优县级中医院”。
我们回去后的工作思路及打算是:一是乘势而为,快速推进医院扩建工程。借本次大会东风,充分利用国家卫生项目资金,力争三年内完成医院扩建工程,改善病人就医环境,将我院打造成标准的国家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目前项目已动工建设。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好中医药人才队伍。利用国医堂优势聘请基层名老中医带徒传承传统医学,有计划定期的派出骨干人员到省内外三甲中医院进修学习,塑造基层“名医”,以“名医”助推“名科”建设。三是突出特色,传承和发扬祖国医学。坚持中医为主的发展导向,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完成2个国家级3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以“名科”助推“名院”建设,与县人民医院差异化发展。四是加强医联体建设,县镇中医药事业一体化发展。继续加大县镇双向转诊、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力度,将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五是实施信息化、科学管理,建设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医院。充分利用医改大好契机,吸收西医之长,做到“西医不弱、中医文化做实,优势突出”。
思南县民族中医院院长谢全胜
通过对全省中医药工作推进大会精神的学习、领会,我想结合本人和医院实际谈几点认识:一是充分认识中医药历史作用和现实地位。中医药是独特的医疗资源,独具“简、便、验、廉”的优势,涉及产业链条长,吸纳从业人员多,拉动消费作用大,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弘扬好中医药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更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影响力。二是自觉融入四大行动计划。大健康、大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将“互联网+”与“中医药+”有机结合,发挥互联网对中医药促进作用,挖掘中医药潜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元化中医药服务。三是做好自身工作,迎接大中医时代的到来。一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储备,通过帮扶医院对接,争取外力培养,将业务骨干选送至上级医院进修,提高业务素质;二要对照建设目标将各项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对重点专科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并对各重点专科进行人、财、物的支持;三要进一步发挥我院作为县级中医院在全县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县域中医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