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游泳冠军走进长顺道德讲堂

18.06.2014  20:58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18日电  6月17日,17岁的2013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金牌得主周泽芬走进了长顺道德讲堂的讲台。为大家讲述了她在拼搏路上的故事。一上讲台,挂在她胸前金灿灿、银晃晃的奖牌映入人们眼帘,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出生于贵州省长顺县摆所镇的周泽芬,因为九年前在帮家里看牛的时候骑在牛背上,不小心摔下来,摔坏了右手,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最终导致右手截肢。当她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写字、拿筷子、吃饭、做很多事情都需要用的右手没了,这对于年幼的周泽芬是一个极大打击。

    失去右手的周泽芬,没有气馁,在一次又一次的眼泪中,对自己说:“我不想认命,我要抗争,我要拼搏,我要让世人知道,残疾人也是人,我们有能力和健全人一样的生活,也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成功。”凭着这样不服输、不放弃的意志她学会学习、学会了独立、学会了用左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只要用一百倍的信心和努力去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周泽芬用她实际的努力给我们这句话的意义。2012年周泽芬选拔上游泳运动员,她清楚的知道当上游泳运动员对她意味着通个这个平台能更好展现自己,赢得更多人的尊重,也让她在训练中付出了更多艰辛。

    命运永远不会亏待勤奋的人,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训练,作为新人的她在全省的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取得了一块金牌两块银牌的好成绩。首次参加比赛获得这样优异的成绩,她被选入省残疾游泳队,2013年5月在北京参加训练。在去年10月举办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她一举取得了4枚金牌1枚银牌和一枚铜牌的好成绩,在今年4月江苏举办全国残疾游泳锦标赛上又取得1枚金牌。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拼搏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有梦,人生出彩,周泽芬用他自己的故事给我们阐述了一种道德那就是信心。作为我们身边的张海迪,周泽芬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有梦、敢于追梦、敢于圆梦就一定会成功。

    “听了她的故事,让我很感动,她用残疾的身体给我们诠释了人残志不残的道理,作为高中生,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发扬民族传统做一个有道德、有文明、有理想的有志青年。”长顺县高级中学高二(9)班学生黎炫昆说。

    “听了周泽芬的宣讲,在她身上看到了一种对梦想的执着、对残缺青春不懈奋斗的高尚情操。作为新时期的革命军人,一定要学习她勇于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踏实工作,刻苦训练,增强能打胜仗的军事本领,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长顺县武警中队战士杜小亮说。(白国伟 王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