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训班在雅安举行

04.09.2014  11:5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管理人员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理解认识,科技部农村司、政策法规司于2014年8月25日-29日在四川雅安市举办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训班”。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出席开班仪式并作了题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农村领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专题报告,阐述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内涵定位、目标任务,创新驱动和科技特派员的关系,提出十多年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正是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之一,即不断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向一二三产融合,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从土地到餐桌全链条增值。科技特派员制度要以农业科技园区及其联盟为抓手,一二三产联动发展,金融、信息、文化三个平台协调服务。完成加强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竞争力、建立农业物联网、推动设施设备智能化、开展好中低产田科技改造工程等四大主要任务。张来武要求,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推动科技特派员社会化管理,创新发展“新三农”,即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农业,专业化、职业化的新农民,信息化、城镇化的新农村。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营造良好氛围,努力推动农村领域创新驱动发展。
      开班仪式上,张来武副部长充分肯定了贵州与浙江、宁夏等省区的跨区域科特派合作模式。相关省区再次借鉴和充分肯定了贵州在福建南平“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会议”以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牵手农民赚”,利益相关者多方共赢的创新模式。
      结业典礼上,与会领导向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团中央、全国供销总社、全国妇联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分管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同志,新农村研究院负责同志,部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共100多人获得结业证书。贵州省科技厅副厅长雷文蓉、创新处处长傅舒安参加了培训学习交流。

          为期5天的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训班主要采取集中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方式,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主题鲜明,课程紧凑,进行6场授课、主题发言和2场现场教学,取到了“1+1+1>3”的效果。既有来武副部长源于基层长期探索的顶层设计,又有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冯海发局长这样的新农村“智囊”人物,也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局巡视员张建军、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宛晓春、四川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邓良基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科技特派员制度内涵定位、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和政策走向、农村领域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思路,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载体构建大学农业服务体系的“雅安模式”有关做法,科技金融结合支持创新创业,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大别山道路”的新探索,以及四川农业大学特派员、皇茗园集团茶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杜晓关于“产、学、研”结合,转化科技成果,带动地方产业、企业发展的经验案例等贴近实际工作的内容。
      下一步,贵州科特办将深入贯彻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农业农村领域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完善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制度,坚持创新驱动和市场化方向,以法人特派员、园区、联盟为抓手,金融、文化、信息三大平台协同,推进跨区域资源统筹,学习、借鉴、引进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支持优秀科技特派员团队与市州加强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合作对接,完善贵州科技特派员跨越发展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多方共赢”新机制。


        贵州省从2003年经科技部批复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2009年在全省全面推开,2012年启动实施了“百千万”科技特派员下农村、进企业、驻园区(社区)技术创新专项行动计划。秉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牵手农民赚”进村入户,实施“百千万”科技特派员下农村、进企业、驻园区(社区)技术创新专项行动计划,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5个100”工程、“四化”同步,“三产融合、全链条增值、职业农民、田园城镇”,坚持科技引领,有序推进喀斯特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为主要目标和抓手,充分利用国家对口帮扶政策统筹配置资源,将“经济洼地”打造成为“人才高地”,借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11号)文件和贵安新区、贵阳市的政策措施和产学研合作资源平台,建立法人科技特派员柔性引进机制。贵州省“百千万科技特派员系统工程——特色农业产业化创新示范推广”重大科技专项正式启动,对接8个省内外科研院所科特派团队对口市州实施“一县一业”、特色作物科特派“万元田”等重大科技专项,围绕贵州优质茶叶、辣椒、马铃薯、蔬菜、蓝莓等特色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亩产“185”工程向“321”工程转型升级。2014年,贵州省科特派领导小组办公室特聘20多名国家科技特派员跨区域服务贵州或在贵州建立合作创新创业基地,“高位嫁接”宁夏肉牛首席科技特派员杨奇博士和葡萄专家罗全勋,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卢家旺,浙江农林大学教授黄坚钦、戴文圣、斯金平,南京农业大学杨兴明教授等特聘贵州省的首席科技特派员,对口贵州的县域经济,园区和龙头企业,针对贵州肉牛、水果、蔬菜、水产、养殖、中药材、干果等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品牌市场、信息物流等关键环节,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通过获取Halal“哈兰”证书,打开清真食品国际市场等跨省区渠道,在生态农业各个领域和环节探索协同创新、互惠多赢机制,利用“经济洼地”政策,吸引省内外优势院所优质资源与贵州特色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优化配置,带动县域(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各类科技特派员已达到10692人,实施开发项目482项,总投入达到13.96亿元,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341个,创办企业526个,发展龙头企业136个。由科技特派员牵头建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专业协会508个,会员达到2.79万人;科技特派员共引进新品种754个,培训农民51.38万人次,向农民推广新技术660项;带动农户18.7万户,带动劳动力就业30.52万人。该模式致力市场化配置资源为基础,对口帮扶政策为诱导,项目倾斜、购买服务、后补助等方式为保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努力将科技资源信息化贯穿科特派创新创业、产业链全程,探索科特派科研开发、生产应用、收储运输、深加工、实体与电商结合等市场化、网络化互动销售,产业发展一条龙的跨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打造贵州科特派创新创业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