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全面二孩将为中国经济社会添“活力”
新华网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李亚红、高皓亮、张乐)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必将成为一个影响中国历史的标志性事件。
当前,超低生育率、严重老龄化、性别比失衡等深刻影响到经济社会与国家整体的各个方面,人们期待全面两孩政策在未来几年内为中国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确立为基本国策。40多年来,计划生育让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少生4亿多人,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创造了较长一段人口红利期。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说,当初提出独生子女政策,目标是控制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现在来看当时的政策目标已经实现了。反过来,老龄化、失独、劳动力短缺等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日渐累积。
“独生子女政策是一代人的政策,到了该调整的时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陆杰华说。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在“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之后写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人口学家建议调整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希望通过调整政策延长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年龄人口充裕,人口抚养负担较低等,这种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有潜在贡献。
“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0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22.6%,老龄化程度高出全国7.1个百分点。”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耿玉田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养老服务需求大量增加与供给不足矛盾日益突出。
多年的低生育率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浙江省卫计委副主任王国敬说,浙江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年龄人口快速下降。如果让人口老龄化继续下去,未来无力支撑经济发展。
江西新华南集团(吉安)有限公司经理田松,做人力资源管理已有8年。他最直接的体会是,“年轻的工人越来越难招。”现在公司一线员工800余人,且大多年龄为四五十岁。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造成的招工难,已是大多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郭志刚认为,从全国来看,在2015年至2030年,进入替补的年轻劳动人口就是2000年至2014年出生人口,其规模已经确定,且越来越少。203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不足8.5亿,考虑到教育延长,实际劳动力规模还要减少。
郭志刚说,调整人口政策只能使人口红利消失的时间得到延缓,并不能彻底解决,未来中国老年人口规模迅猛增加的趋势不可改变。
江西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吴锋刚正在做一项关于人口红利的调研,他认为,此前中国的人口红利更准确应该称为人口数量红利,这一红利的确正在减弱,然而,未来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不再是数量红利,而是人口素质红利。
“和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劳动力人均受教育水平、创新意识培养、创业意识培养等方面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劳动力素质方面下功夫。”吴锋刚说,显而易见的是,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前的传宗接代为主,到如今优生优育,国人的生育理念发生巨大变化,全面两孩的实施,有助于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耿玉田说,目前计划生育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实行单独两孩为标志,生育政策进入一个调整、完善的新常态。最终的调整目标就是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修正人口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达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比较脆弱,已成为广泛共识。而未富先老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空巢孤独死”的案例并不少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许多“70后”和80年代前期出生的夫妻特别欢迎全面两孩政策,他们一直为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巨大压力担忧:一方面,担心自己今后的养老问题;另一方面担心孩子——如果孩子再跟独生子女结婚,双方的老人同时生病,孩子怎么照顾得过来?
郭志刚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营造更加关心妇女、关心生育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以前的计划生育之所以限制生育,现在放弃过严的限制,或者将来需要鼓励生育,都是因为生育并不是纯粹的个人和家庭行为,人口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与采写记者:王大千、杨一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