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水利局紧盯“最后一公里”问题“六方面”着力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
为解决好水利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贵定县水利局“六方面”着力,扎实开展水利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切实加快2014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
一是抓好落实,积极争取。在实施好重大项目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小农水”、防汛水毁、扶贫、财政烟水、维修养护等水利专项资金,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解决边远、容易被忽略又与农田灌溉密切相关的蓄、引、提小型水利工程和灌区末级“斗、农”渠的维修、防渗和加固,仅2013—2014年,共完成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7966万元,不断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节约水资源,新增、改善和恢复农田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二是加快改革,快速推进。利用“拆乡并镇”的契机,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成立了六个片区水务分局,直接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群众,确保6月底完成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并完成县级验收;同时,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落实管理主体和维修养护经费来源,使小型水利工程尽快步入良性运行机制,更好解决农田灌溉和农村群众饮水问题,目前产权制度改革已正式启动,正在开展试点镇新巴和云雾的调查摸底工作;
三是结合实际,突出亮点。在河道治理中,增加城镇景观拦河坝建设,在县城西门河新建翻板坝4座、东门河2座、新安河4座,目前已完成7座,3座正在施工中;河道治理完成1条,4条正在施工中,既解决了防洪减灾问题,又提升城镇及乡村水生态景观品质和改善人居环境,更促进了城镇化建设进度;
四是强化治理,确保安全。加快病险水库治理,全面完成治理任务,消除对水库下游可能产生的安全威胁,确保水库效益的正常发挥;
五是提高质量,保障供水。不断提高县城和乡镇供水的服务质量,确保城镇居民供水安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2012年通过紧急实施县城应急供水工程,使县城群众多年期盼改善水质水量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同时,通过不断优化配置县自来水公司和沁源乡镇供水公司班子,完善供水服务和保障制度,合理制定和调整水价,使全县城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不断提高,群众节水意识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六是解决问题,转化成果。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水利干部职工“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性、责任感和警惕性不断增强,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难点的突出问题,使解决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取得进展。
截至目前,贵定县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8604万元,向上争取水利资金7560.77万元。资金投向分别为:烟水配套工程177万元、病险水库治理275万元、小型农田水利、防汛抗旱及其他方面投入5410万元、河道治理工程1107万元、骨干水源工程1635万元。完成渠道改造18km、建设机耕道5.9km、安装输水主管道6.52km、治理病险水库1 座、河道综合治理4.05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63km 2 。特别是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中,提前完工2013年饮水安全项目28个,总投资1034.41万元,解决1.9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即将投入660.75万元,实施2014年度项目16个,计划解决1.2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