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创新举措推动小康路建设提速增效
新华网贵阳3月14日电(通讯员 钟华)为确保六枝特区2016年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小康路)目标,按照“稳中求进、改革创新、重点突破、主动精准”的原则,紧扣加快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围绕“构建畅通乡村道路、提升服务品质”目标,六枝特区创新举措,推动小康路建设提速增效。
一是充分尊重民意。坚持“规划先行、群众自愿、质量为本、示范带动”原则,注重撤并建村寨联通,与大扶贫相结合,不修农民不愿意修的路,不修农民修不起的路,不修不符合技术标准的路。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职责。为加强对六枝特区通村水泥路(小康路)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2016年度通村水泥路(小康路)建设目标如期完成,成立以分管副区任为组长、交通运输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涉及乡镇为成员单位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细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三是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时限,并严格兑现奖惩。特区政府将通村水泥路(小康路)项目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并与成员单位及各项目涉及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单位和乡镇进行表彰,对完成任务不好的单位和乡镇(社区服务中心),按照特区目标责任管理规定进行处罚,确保2016年度通村水泥路任务的完成。
四是创新融资模式。严格工程招投标程序,将工程打捆发包给资质过硬、资金实力雄厚的央企实施。针对特区财政配套资金压力大的现状,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由央企融资解决,特区政府分年度进行偿还。
五是严格工程质量监管。通村水泥路改造工程项目原则上采用四级以上等级公路标准。工程艰巨部分路段经论证后,可按《贵州省乡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DBJ22-028-97)执行,但其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2米,水泥路面极限最大纵坡不得大于9%,弹石、沥青路面路段极限最大纵坡不得大于11%;建制村通硬化路项目路基宽度不小于6.5米(含边沟),路面宽度5.5米以上;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项目路基宽度不小于5.2米(含边沟),路面宽度4.5米以上;路面采用混凝土结构,严格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E30—2003)执行;弯道按规定设计要求进行加宽,基层厚度为5厘米-15厘米的填隙碎石基层,砼面层厚度不小于18厘米,砼强度不低于C30。建成后的通村水泥路必须按照各项工序进行验收,达到线型美观、顺适、行车安全、舒适的目的。
2016年,省交通运输厅预安排给六枝特区建制村通硬化路项目12.6公里,调整后里程为13.7公里;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项目150公里,调整后里程为158.15公里,现建设计划指标已分解到相关涉及乡镇。按照上述新举措、新要求,2016年全区小康路建设必将实现提速增效,真正建成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