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十二五”交通发展亮点纷呈
新华网贵阳5月4日电(通讯员 慕开志)“十二五”期间,六枝特区交通运输局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信心、负重前行,把握大势、决战决胜,全面超额完成“十二五”交通发展任务,交通运输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最大。“十二五”是六枝特区交通建设发展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取得成效最显著的时期。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92.8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投资4.83亿元的19.2倍。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最快。截止2015年,全区通车里程达2562公里,同比“十一五”末的2272公里增加290公里,全区路网密度达1.43公里/平方公里,是“十一五”末的1.13倍。公路等级大幅提升,交通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
三是彻底告别无高速公路的历史。全区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从“十一五”的零公里增加到57公里,相继建成六镇、六六高速公路。如期实现了六枝进入“高速时代”的发展目标,彻底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四是构建综合交通网络初见成效。国省公路改造有序推进。实施国省道干线改造119公里,其中G356六枝老街至石板沟42公里,S214六枝至郎岱38公里,S215郎岱至毛口26公里,S310新华至老卜底13公里,总投资17亿元。疏通城市道路“经脉”。改造贵烟路城区过境段,新建牂牁大道、东西互通接连线等8个市政道路项目,总里程22.2公里。特色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实施六龙煤矿、播雨至苦竹林、塔山至荒坝等运煤公路项目7个,总里程74.2公里,完成投资1.89亿元。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建成通村油路(水泥路)1300.32公里,完成投资8.38亿元,占省市下达通村水泥路计划826.8公里的157.3%。在2010年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建制村通畅率快速提升至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全省平均水平为75%)。
五是客运站点覆盖全面提高。全区建成乡镇客运站15个,其中郎岱镇、关寨镇、月亮河乡分别建成客运站2个。按照全区新行政区划,乡镇客运站覆盖率达80%。目前,申报实施六枝中心客运站项目,争取省级补助资金700万元;牂牁镇、新窑镇、木岗镇客运站建设正在申报中。
六是水运设施建设扎实展开。“十二五”期间,全区水路航道建设主要为码头及水上搜救中心规划、渡口建设、连接渡口公路建设、水库库区公路。建成凉风洞、西嘎等2个码头,建成六枝特区黔中便民码头1个,建成乡镇渡口27个,建成乡镇渡口连接线23条,建成水库公路10条,累计完成投资4085万元。
七是安六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六安城际铁路六枝段,2015年4月27日正式开展土地征用、地上附作物调查统计工作;11月14日召开征地拆迁工作动员会,11月20日施工单位进场施工;2016年全线施工建设。
八是道路运输能力快速增长。道路运输服务能力快速增长,全区道路运输行业各类经营业户3404户,从业车辆3906辆,从业人员近0.574万人,较“十一五”末分别增加 167 %、122 %、129 %。建制村通客运稳步推进,全区行政村通客车率达88.24 %,高于全省平均数6个百分点(全省平均数为82%),位居全市第二 。公共交通日趋完善,优化调整7条城区公交线路和新增开行4条城乡公交线路,公交车增至88辆;完成民生实事新增150辆新能源出租车,出租车增至312辆,较“十一五”末增加92.6% ;公交车新能源车辆比例为38.8%,出租车清洁能源车辆比例为76%;实现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优抚对象免费乘坐城区公交车。驾驶培训行业发展迅猛,我区目前已取得行政许可驾校5家。维修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审批建设一类维修企业3家,二类维修企业12家,均完成安全达标审验。
九是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区交通运输部门以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为切入点,全面贯彻新《安全生产法》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全面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连续五年在特区政府和市交通运输局安全生产考核中取得好成绩。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