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玉真山寺急需保护修缮
黔网讯 在普定县马官镇玉官屯村西边的玉真山山顶,坐落着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寺——玉皇阁,它是普定县至今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寺庙建筑。但由于经历百余年风雨洗漱,曾经辉煌一时的玉皇阁在山巅已摇摇欲坠,这座破败不堪的古寺还能经受住几次暴雨的冲刷?
玉皇阁全貌
现在的玉皇阁是清朝所建
沿着盘山的石阶,记者来到了位于山顶的玉真山寺。跨过一道石门,便进入第一间房,这里供奉着千手观音。从侧门来到里间,是一个宽敞的四合院,在一侧的厢房里记者见到了该寺的莲海法师。
“这个寺庙有600多年的历史了,你们现在看到的都不是最老的。”莲海法师带着记者来到主殿,他走到左前方的墙边,莲海法师把用来遮挡的石头移开搬走木板,一个没有门框的石门出现在眼前。莲海法师说:“后面这个才是最老的,它叫玉皇阁,是清朝重建的。因为年久失修多处危险,政府于2012年下文关闭了玉皇阁,不再对游客及香客开放。”
出了石门眼前呈现出一个破败不堪的建筑,几棵木柱子支撑着一栋四层小楼,四周一片狼藉。沿着木梯上到二层,记者看到满地是掉落的瓦砾,墙体大多脱落,在横梁衔接的部分已开始腐烂。上到最高一层,记者在横梁上看到了关于这座寺庙最古老的记载。记者了解到,这座寺庙建于洪武年间,后来一场大火将它毁之殆尽,清朝时将它重新修葺,现在看到的玉皇阁也就是清朝建的。
百年玉皇阁急需保护修缮
被雨水冲刷掉的壁画,莲海师傅十分惋惜。
“玉真山寺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此,这些画历经百余年都没有掉色。”看到了这座遗留下来的百年建筑,莲海法师指着一楼屋檐之上十一幅淡墨画说。这些画上的人物栩栩如生,一幅图一个故事。然而,由于房上瓦片掉落错位,有几幅画已经浸水,正是因为这些,莲海法师十分担忧,也许再经历几场雨,这些画将荡然无存。
同时,在屋梁之上也有精美的雕刻。莲海法师告诉记者,文革时期为了保护这些雕刻不被破坏,前人用石灰将其覆盖。当他到了寺庙之后将其雕开,而县文物局担心再被损坏对他进行了制止。在柱子前的地下爬满了很多蚂蚁,“要下雨了,这些蚂蚁就会往高处爬,而这也是对这栋建筑的破坏”。莲海法师说。
莲海法师指着房子的一角说,这个角的地基已经开始崩坏。莲海法师说:“一旦雨季来临,玉皇阁很有可能坍塌。”面对破败不堪的玉皇阁,看着那些精美的雕刻和壁画,莲海法师希望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将这座古建筑尽快修复,将这些文物保护起来。
下个月将开展修复工作
随后,记者来到了普定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陈发武告诉记者,玉真山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县里所建寺庙中保存下来最完好的一个。
对于古寺的现状,陈发武告诉记者,前几年就到省文物局申请修缮资金,2014年省文物局下拨了50万的修缮资金。但是,要对玉皇阁进行全面的修缮,50万远远不够。管理所与普定郎泊湾的房开商达成协议,由他们出资对玉真山寺进行修缮。陈发武说:“按照我们的修缮方案进行修缮,除了省文物局下拨的50万资金,剩下的修缮资金由他们出资。”
陈发武告诉记者,修缮方案已经出来了。根据《文物法》规定,将在原来的基础上修缮,仍然以木质结构为主修旧如旧,不改变它的原貌。而修缮的总金额,据估计需要160万至170万。
对于什么时候开工,陈发武介绍说,预计下个月开工,要修半年左右。对于修好以后是否向游客开放,陈发武肯定的回答,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现在是封闭的,等修好以后就会对游客开放了。
相关链接
玉真山寺位于普定县马官镇玉官屯村西边的玉真山山顶,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顺治初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两次补修,同治五年(1866)损于兵燹,光绪十三年(1887)修复。明洪武年间,第一代师祖观凡(湖南人,原在云南作制台,后弃官出家云南白云庵)返乡途经玉真山,见其山势挺拔,风景秀丽,便在山顶修建玉真山寺,建成房屋72间。第二代住持竺怀(四川泸州人)主持寺内事务期间,僧人多达80余人,远近香客络绎不绝。延续至今已历18代住持。
1981年普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5月12日安顺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真山寺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普定玉真山寺古刹清幽,丛林掩映,悬崖峭壁,结合山形形成十分优美的整体外观,是一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南北轴线对称的古建筑群。整个寺宇内,装饰着十分精美的彩画、题壁、浮雕、圆雕,工艺精湛细腻,技法古朴,内容丰富。寺内建筑之枋、门、窗等构件上多饰以浮雕、彩绘,雕绘十分精美的图案,有花卉、鸟兽,有水漫金山、唐僧取经、活捉子督、结草报、鱼藏剑等历史故事,工艺精湛,都出自于当时名匠之手,把整个殿宇渲染得更加富丽堂皇,灿然耀眼。特别是大殿前檐明间两根廊柱柱础圆雕一对石狮子,柱立于狮背,狮胸挺空,显得雄健有力,威镇山门,具有十分珍贵的艺术价值。
玉真山寺与周围的屯堡村寨共同组成了和谐的文化氛围,其建筑形制、装饰、雕塑及其宗教活动形式都具有鲜明的历史印记。同时,寺宇的兴与毁,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盛与衰,它记录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信息,记录了当地历史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