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再造山水 彩绘凉都
牂牁江西戛码头。(黄蜀锦 摄)
核心提示
过去,“煤都”是六盘水响当当的“标签”——乌蒙山麓、江南煤海中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今天,六盘水的旅游发展却风生水起,凉都人正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和智慧,将旅游打造成凉都另一张闪亮的“名片”。
在人们的眼中,六盘水就是一座工业城市,根本没有旅游,但是,近日从市生态旅游委却传出喜讯:今年1—6月全市游客接待人数653.68万人次,增幅33.5%;完成旅游收入36.27亿元,增幅30%。
其实,两位数的增长不仅仅是今年上半年,从2012年以来,六盘水市的旅游业每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并连续几年保持全省增幅第一。打开近年来六盘水市旅游业发展的“成绩单”,一串串数字十分醒目:从2012年至2014年,全市游客接待人数分别为470万人次、700万人次、1032万次人次,旅游收入分别为32.88亿元、44.36亿元、57.27亿元。
旅游,“生态、发展”的必由路
开发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六盘水正以旅游业为“杠杆”,撬开一片新天地。
守住生态、发展两条底线,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六盘水该如何破题?
将目光从火热的煤炭资源开发、工业生产转向乌蒙山麓的旅游开发,六盘水在审视未来的科学发展之路。
开发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以旅游业为“杠杆”,撬开六盘水的一片新天地,让六盘水走出“资源陷阱”,实现绿色转型,这是六盘水市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层形成的共识。
再造青山绿水,发展大健康旅游,六盘水这座老工业城市正在走一条从来没有走过的发展之路。
“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这是不久的将来六盘水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四季美景,也是六盘水市旅游业发展的“路线图”。这幅四季美图不仅是六盘水市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目标的形象再现,更是六盘水市以旅游业为支撑实现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一次嬗变。
在乌蒙腹地深处的六盘水发展旅游业,不是“凭空臆想”,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六盘水这座老工业城市翻过辉煌历史,抒写崭新篇章必须划出的一笔。
我们把年轮回转到2005年。这一年,六盘水市有了一个新名字——凉都。这个称谓不是六盘水人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赶时髦而取得别名,这是六盘水市享有得天独厚的凉爽气候资源而摘取的“桂冠”:当年,六盘水市凭借年平均气温14.5℃,六、七、八三个月的平均气温19.8℃,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等气候特点,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
不仅如此,2013年5月,由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等机构评选的“2013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中,六盘水市再次上榜。从2005年以来,六盘水市已连续多届入选“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
独特的凉爽气候资源,为六盘水发展旅游业增添了“底气”。
近年来,六盘水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以及国发2号文件中,全力打造南方能源、原材料基地以及“两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同时,不断加大节能环保的投入,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六盘水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2009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品牌监测中心发布了由新华网网民投票推出的“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 六盘水市获得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称号。
如今在六盘水目光所及群山翠绿、林木葱茏,为发展旅游业,将六盘水市打造成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创造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有利条件。
凉爽宜人的气候加上奇险峻美的自然风景,使六盘水展现出清丽娟秀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