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六项工程”破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难题

14.09.2016  02:09

创新社会治理的贵州模式

六项工程”破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难题

    今年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并明确把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列为三大难题之一,要求各地不断创新探索破题之道。

    近年来,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紧紧扭住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这个“牛鼻子”,不断创新治理体制,改进治理模式,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2014年6月,省综治委出台了《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六项工程”的意见》,明确在全省全面实施“六项工程”:即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专门教育“育新工程”、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救助保护“雨露工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刑释解戒人员安置帮教“回归工程”、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安宁工程”、艾滋病防治“红丝带工程”。

     雨露滋润育新生:

    用爱呵护留守儿童和问题少年健康成长

    “以前是我不懂事,来到新雨学校后,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后我要好好在学校安排的地方上班,挣钱孝敬父母。”小熊的话反映出他脱胎换骨的变化,而一年前,他还是终日游手好闲、打架斗殴甚至参与盗窃的问题少年。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遵义市新雨学校。该校以“担当社会责任,重树美好心灵”为己任,用爱感召着每一个孩子,建校以来,已接纳学生442人,经教育矫治合格340人。2015年,中央综治委“预青”专项组将新雨学校列为全国20所试点单位之一。

    “育新工程”以专门学校为载体,以专门教育的方式保障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帮助他们转变思想、矫正行为、重塑道德、健康成长。目前,贵州省已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建成专门学校17所,在建7所,建成后总计可接收学生3500余人。

    “雨露工程”则是基于贵州省系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实施的救助保护工程。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2015年,省两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动全社会都来关心保护留守儿童。

    在留守儿童问题较多的毕节市,近年来共投入资金近12亿元,新建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食堂135万平方米,山村幼儿园611所,并在全市227个乡镇和2664个村居建立了留守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对全市27万留守儿童实行“一人一档”动态关爱保护。同时采取劝父母返家照料一批、劝父母携带外出一批、委托监护照料一批等“三个一批”落实家庭监护,减少留守儿童62693名,并对10726名困境儿童实施救助。

     阳光照亮回归路:

    就业扶持让失足人员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我到阳光电子厂上班已有两年多了,而且再也没有沾过毒品。我已完全走出过去的阴影,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经社区介绍到贵阳市云岩区阳光电子厂当上了插花工后,小敏已完全融入新环境。

    在贵州,像云岩区阳光电子厂这样的企业共有300多家,专门帮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解决就业问题,而对更多像小敏一样的受益者来说,这里将是他们走向新生的起点。

    2011年,以就业安置为核心,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建设被纳入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后省政府下发《关于深人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将“阳光工程”建设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5年来,“阳光工程”集中安置吸毒人员19161人,分散安置69890人,有力破解了禁毒工作“戒断巩固难、管理控制难、融入社会难”三大世界性难题。

    “回归工程”则是专门针对刑释解戒人员接回、培训、就业和融入社会的系统工程。贵州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刑释解戒人员“第三方接回”工作,仅今年上半年,全省共组织接回出监出所刑释解戒必接对象8024人,接回率达94.78%。新增刑释解戒人员过渡安置帮教基地11个,累计达到172个,帮助刑释解戒人员26779人重新就业。

    黔东南州建立刑释解戒人员劳动技能培训、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回归和谐的长效工作机制,免费为刑释解戒人员举办了4期职业技能培训,158名刑释解戒人员接受培训并掌握了一技之长。

     不放弃不抛弃每一名患者:

    专门医院给特殊病人以特殊关爱

    曾经,艾滋病让人谈虎色变,精神病人面临自生自灭并不时肇事肇祸,成为公共安全的一大隐患。“安宁工程”、“红丝带工程”的实施,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福音,还社会一片安宁。

    “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是“安宁工程”对精神病患者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的总要求,力求做到不放弃每一名患者。

    毕节市采取“政府投资+民营企业投资”融资模式新建医院,共投入资金2亿余元,建立了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1家,民营精神病专科医院13家,在院收治精神病患者3248人。同时,建立“合医报销+政府兜底”的费用分担机制,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红丝带工程”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即免费服用药物和接受治疗、免费咨询和初筛检测、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免费提供患者遗孤义务教育和国家提供救治关怀,给予生活补助、生产扶助。

    安顺市西秀区投入8000万元新建了康复治疗中心,可容纳病员近800人,现已收治529人。康复中心自成立以来,该区的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2%,每年压缩刑事发案近千件。

    目前,全省已排查登记精神障碍患者9万余人,新建成精神病专科医院6家,加上专科门诊总数达到78家;另对4万余名居家治疗的精神病人采取“派出所+驻村警务助理+近亲属”的方式落实监管责任。2015年,全省排查登记涉艾人员23475人,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7761人,收治在押涉艾人员504人。

    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贵州省情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之路,并朝着规范化、人性化、法治化、社会化、信息化方向迈进,越来越多的特殊人群将受惠于“六项工程”的实施。9月14日,省综治委将在毕节市召开全省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现场观摩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部署推动下步工作,不断提升贵州省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水平,为全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杨胜卫 郭飞扬)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