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五路扶贫” 逐梦小康
扶贫产业——关岭牛养殖。
扶贫产业——蔬菜种植。
关岭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农业县,也是一个贫困最突出的县,贫穷和落后是关岭最突出的矛盾。为加大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力度,促进关岭尽快脱贫富裕,实现关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不甩帽子不罢休”的精神,坚持以“精准扶贫”为基调,以“高效脱贫”为目标,在“输血”的同时进行“造血”,走出了一条具有关岭特点的扶贫攻坚路子。
贫困原因—— 四大现状导致贫困
一是环境型贫困。关岭全县石漠化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4%,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4亩。关岭特殊的地形和地貌导致耕地质量差,生产方式落后,从而导致农业生产率低下。加上脆弱的生态环境,全县坡度25度以上山地是水土流失、石漠化十分严重的区域,导致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村农业的发展。
二是产业型贫困。到现在为止,关岭自治县还没有一个全县性的支柱性产业,产业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比如农业,到现在为止,还处于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型的这一阶段,农业的产出太少、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工业没有基础,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产业散小弱,是关岭的一大特点。
三是素质型贫困。素质型贫困包括两种类型:一个是脑的问题,一个是身体的问题。脑的问题是思想素质上贫困。从农民群众接受初中、高中、大学文化程度来看,比例小,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思想的速度慢,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加之信息不灵,束缚于传统的劳作模式,数万不专业的微小家庭农场经营着全县50多万亩耕地!这些以户为单位的微小家庭农场养殖鸡鸭鹅猪牛狗,种植水果等经济林木不下数十种,自给自足的蔬菜十多种,再加上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经济效益仍然还很低。身体的问题是身体素质上贫困。由于农村卫生条件比较差,讲卫生、讲文明的生活习惯基本没有形成,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情况很多。
四是基础型贫困。截至2015年年底,关岭全县还有583公里通村公路需要改造硬化,13.3万人存在饮水困难问题。而且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公共投入供给与投入需求之间严重不平衡,加之投入成本高,比较效益低,制约社会资本投入的增长,使得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很难得到根本改善。
贫困现状—— 全县尚有4个贫困乡镇71个贫困村
2015年,关岭全县人均GDP为23140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万元)的4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41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31195元)的6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62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11422元)的57.9%。
目前,全县尚有4个贫困乡镇71个贫困村,分别占全县总乡镇(街道)30%,总村数51%,尚有农村贫困人口6.61万人,因病致贫8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1927人),贫困发生率18.5%。
主要做法—— 找准靶心打“五路扶贫”战
打好产业扶贫路,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近年来,关岭自治县紧紧围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扶贫攻坚战略,坚持以2个省级园区建设为重点,通过“大园套小园”发展模式,率先在安顺全市实现乡镇农业园区全覆盖。形成了以火龙果、六月李为主导的库岸经济产业带,以木城河风光和八德莲藕为基础的美丽乡村旅游带,以关索供港澳和断桥早熟蔬菜基地带动的上关至花江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以苗立克中药饮片等龙头企业为带动的普利、永宁和沙营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生态畜牧业养殖产业带。深入实施“生物治理+产业扶贫”的策略,突出在石漠化严重的地方发展花椒、火龙果等经济作物,探索出生态治理和精准扶贫的“板贵模式”。
打好教育扶贫路,激发减贫脱贫的内生活力。这些年,关岭通过不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创办思源中学、综合性高中,积极探索贵阳一中与关岭民中合作办学,深入发展基础教育,有效提高了人口整体素质。通过“阳光工程”、“锦绣计划”等培训,狠抓农民素质和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能干事、会干事的本领。
打好基础扶贫路,改善减贫脱贫的内生环境。近年来,关岭自治县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思路,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2015年,完成国省干道、县乡道提等改造90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251公里,通航里程达138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100%、通组率达94.98%。建成顶云新区供水工程,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支渠和高寨水库扩容加高工程。解决7500人饮水安全问题。供电区域、通讯光缆、4G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
打好生态扶贫路,夯实减贫脱贫的内生基础。关岭作为滇黔桂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始终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全力推进造林绿化三年攻坚战,深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2015年完成营造林22.43万亩,治理岩溶35平方公里、石漠化1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45%。
打好党建扶贫路,催生减贫脱贫的内生发展。关岭自治县立足“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总体思路,着力实施“构建大阵地、建强大队伍、提升大保障、创新大服务、夯实大发展”的党建扶贫五大工程,投入6000余万元,分2批对建筑面积不足300平方米的118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新建或改建,夯实了脱贫攻坚一线指挥所。着力从能人大户、农村知识青年、外出务工农民工等群体中培养村两委后备干部,实现2013年村级换届后村级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全市最低、学历全市最高。评选738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建立从党员中培养致富带头人、从致富带头人中培养党员、村干部的“三培养”机制。
取得成效—— 摘掉“穷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015年,关岭全县减少贫困人口2.02万人,2个乡镇“摘帽”,17个贫困村出列,贫困乡镇、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到28.57%、18.5%,全县实现“减贫摘帽”,小康社会创建实现程度超过90%。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5年,全县完成GDP70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5亿元,增长2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7亿元,增长20%。在10个重点生态功能县综合测评中,从2014年第7位上升到第5位。
社会事业不断加强。2015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生活补助金近0.2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65%以上,有卫生室的行政村达到95%以上,贫困村缺医少药、看病难的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启动安顺市人民医院关岭分院在顶云新城区开工建设,实现贵阳一中与关岭民中合作办学;完成保障性住房792套,建设农村危房改造1718户,建成农村幸福院13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个。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呈现出传统粮食作物减少,经济作物和经果林业增加,生态畜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良好局面。2015年,全县蔬菜、精品水果、核桃、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18万亩、9万亩、19万亩、11万亩。一产增加值11.63亿元,增长6.3%。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2%。粮经比调整到35:65。(卢松 李隽)
[责任编辑: 实习编辑赵汇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