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人民抗战史实钩沉
抗战期间,僻处大后方西南一隅的兴义,各界人士拥护国共合作,精诚团结,兴义籍将士直接参与抗战,地方为抗战提供财力物力支持。兴义县政府勉励全县民众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办理抗日急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捐献工作,强调如期如数、合法合格征兵、征粮,在遭受水、旱、雹、虫灾的情况下,“民生日蹙,供应频繁”仍“疏财出力,勉力贡献”,为抗战前方提供有力支持。文化教育部门与学校组织成立“抗日救国宣传队”,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抗战期间兴义为前方出力,与各抗日力量汇聚成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
抗战期间,从兴义走出的将士投身抗日重要战场,为抗战抛洒热血。统计在册的兴义籍阵亡将士86人。牺牲英烈中史料记载较为完备的有陈大川、胡章国、熊永昌三人。
陈大川,字浩如,生于1903年,兴义县乌沙乡人,少年时在兴义县立高等小学堂及云南省昆明成德中学读书。青年时在云南讲武堂第18期毕业后,在滇军中任排长,后升连长。1932年考入中央步兵学校深造,毕业后回滇军任营长。在台儿庄战役中,军长卢汉率领的云南部队第60军英勇善战,立下战功。60军共牺牲团长4人,其中1人是陈大川。1937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大川所在的部队编入抗战系列的国民革命军第60军第182师第1078团,陈大川任中校副团长,部队出云南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4月,第60军奉命调到徐州参加围歼日本侵略军的台儿庄大会战。4月26日全团乘夜攻入盘踞湖山的日军阵地,在白刃战中,团长董文英阵亡,陈大川代理团长,率领全团官兵坚守禹王山阵地,与日寇肉搏,又激战三昼夜。全军获胜,陈大川却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5岁。陈大川牺牲后,遗体由60军在前线火化后,于1938年秋运回兴义,县城各族各界集队到远郊迎灵,举行公祭后,葬于城郊将台营。
胡章国出生于1910年,兴义桔山人。胡章国为第4军中的一名营长。后到独立第34旅第700团任第10连连长。1937年8月初,独立第34旅奉命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保卫战,在上海浏河口阻击登陆的日军,胡章国率全连官兵守卫阵地,几次失而复克。获第74军记大功一次,提升为700团第1营少校营长。上海沦陷后,胡章国奉命全营退守江苏常熟县南门外公路大桥时,与全营官兵以“宁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互相激励,与日军展开激战。日军进占无锡纺纱厂,胡章国率部配合收复纺纱厂,并炸毁日军坦克16辆。独立第34旅伤亡过大,缩编后划入第4军第90师建制,为269团,胡章国任第1营营长。1938年7月,日军沿南浔铁路线向南昌方向猛烈进攻,胡章国奉令率第1营配合第102师在德安以北阻击进犯的日军,在激战中阵亡,时年28岁。第4军追赠胡章国为中校营长。
熊永昌1914年出生于兴义黄草坝。在兴义县立中学第3期毕业后,1932年投笔从戎。后入黔军侯之担旅担任上士文书、少尉副官。1935年后该部编入国民革命军140师,熊永昌在823团1营1连任中尉副连长。1938年调到赣北参加抗日战争,以功升任连长。1940年1月随部队到鄂南通城阻击由武汉向湖南进犯的日军。在长沙会战中,熊永昌英勇作战、身先士卒,为国捐躯,时年26岁。
直接参与抗战的兴义籍将士还有何应钦、何绍周、王文彦、王在贤、戴之奇、赵发毕、胡渺生、荀义德、刘汉东、桑华、谭文炜等。
淞沪会战中,兴义马岭人戴之奇为副师长的103师参与了其间最残酷的江阴保卫战。尽管103师装备极端落后,面对日军海陆空的强势进攻,依然坚守江阴要塞两个多月。12月初103师奉命向南京撤退时,全师9000人只剩4000人。在撤出江阴途经镇江时,103师又遭遇强敌围困,牺牲十分惨重,成功突围者约2000人。这时师长何知重,参谋长王光汉等人已撤到汉口,副师长戴之奇临危担当,率103师残部接着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在南京保卫战中,黔军103师主要是守卫中山门。他们以南京古城墙为工事,数次击退日军的强势进攻。12月12日中午,日军集中重炮将城墙突破,日军坦克乘势入城,103师阵地失守,被迫撤出阵地。到湖南集结时,103师只剩500多人。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中方110万军人,其中包括黔军5个师近48000人参战。以戴之奇为副师长的黔军121师,在武汉外围田家镇与日寇激战了1个多月,击溃日寇两个联队,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在强攻田家镇301高地的战斗中,他们又与日军相持一个月,战果累累。1942年,戴之奇升任陆军第94军第121师师长。1943年5月间的石牌保卫战,是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为数不多、以弱胜强、并最终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一次著名战役,是八年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1943年5月,日军出动3个师团10万兵力,欲夺取石牌,继而进攻重庆。中方7个军迎击来犯之敌,经一个月的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的强攻,保住了石牌,保住了重庆。这次保卫战中,以戴之奇为师长的黔军121师发挥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