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城市的优质资源,融合乡村的自然资源,以农业园区为平台,走出一条品牌农业发展之路——农业园区搭平台 城乡融合创品牌

13.05.2015  09:59
利用城市的优质资源,融合乡村的自然资源,以农业园区为平台,走出一条品牌农业发展之路——农业园区搭平台 城乡融合创品牌 - 林业厅
利用城市的优质资源,融合乡村的自然资源,以农业园区为平台,走出一条品牌农业发展之路——农业园区搭平台 城乡融合创品牌 - 林业厅
利用城市的优质资源,融合乡村的自然资源,以农业园区为平台,走出一条品牌农业发展之路——农业园区搭平台 城乡融合创品牌 - 林业厅
来源: 58.42.249.98

  大方雪榕公司工人在大棚内采摘香菇。  本报记者 罗石香 摄
  鲁源公司技术员于立平在为试种的西红柿抹芽。 通讯员 况华斌 摄
  鲁源公司基地车厘子长势良好,即将上市。 通讯员 况华斌 摄

   本报记者 罗石香

调查

  历经两年多的发展,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已成为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平台,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立足山地特征,促进城乡要素集聚、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形成层次分明、业态多元、功能完善的发展格局,对推动我省农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示范带动作用。

  优势主导产业纷呈,兴仁的薏仁米、水城的红心猕猴桃、赫章的车厘子、大方的香菇……山地亩产值过万元不再是痴人说梦。

  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加工业、物流业和休闲观光与乡村旅游业,拓展农业功能,发挥农业园区“接二连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作用……目前,213个省级园区入驻企业近2000家,今年,省级农业园区将超过350个,促进“三品”(品种、品质、品牌)提升,以及生产标准化、产业集群化、布局区域化,使“绿色、生态、安全”的整体形象深入人心。



  编者按:农业示范园区是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涉农企业聚集区,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示范与推动作用。

大方 工厂出菌棒 大棚产香菇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食用菌开发、工厂化种植与销售为一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企业。

  5月11日,走近大方雪榕食用菌产业园区,一股酒糟味扑鼻而来,这是大方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香菇菌棒的车间,酒糟味是菌棒基料发酵的味道。

  “别小看这小小的香菇,生产工序还挺多的,粗分要经拌料、送料、装袋、灭菌等几道大流程,细分的话,有数十道工序。”大方雪榕总经理庄继文介绍道。

  大方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大方投资的子公司,又是大方县6个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大方雪榕食用菌产业园区的代名称。

  “从来没想到过,原来食用菌是通过这样的工厂流水线‘种出来’的。”27岁的杨江海告诉记者,他是大方县安乐乡农民,在雪榕公司打工,可长了不少见识。

  见惯了传统的耕作方式,雪榕公司的生产模式一再刷新着杨江海对农业的认知。

  不仅仅是生产工序,生产环境也让杨江海们倍感新奇——

  雪榕公司选定的达溪镇冷底村、凤山乡凤山村种植基地正加紧建设中,冷底村路边的一片田坝,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繁忙和热闹,在这片680亩的坝子上,将建起429个香菇种植大棚,香菇日产能将达上百吨……

  香菇大棚内,成排的钢架上,摆放着层层香菇棒,每个钢架摆4层,这种立体化方式生产香菇,所需土地用量仅为传统栽培方式的2%—3%,劳动效率则能提高约20倍,产出提高30%以上,废弃菌棒又作为有机肥原料,实现循环生产……

  “说它是农业园区,但一头在园区的车间生产菌棒,一头在村里的大棚里出产香菇,产品却不粘一点泥土,到底是农业化的工业,还是工业化的农业,干了这么久,我还是搞不清。”杨江海说,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尽管问题没搞清楚,可有一样杨江海却是异常清晰的:“我觉着这个路子是对的,产品技术含量高了,有名气,才卖得起价,企业效益好了,我们的日子就跟着好了。

  雪榕公司拥有目前全国工厂化香菇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领先的香菇项目基地,依托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改变了香菇只能季节性栽培历史,实现了香菇工厂化全年生产,与普通种植相比,食用菌生物学转化率,高出50%—70%。

  资料表明,欧洲的食用菌工厂化率已经达100%,日本超80%,而我国仅3%左右,工厂化食用菌发展前景广阔,契合了杨江海对科技产品的朴素认知。

  如今,在外打工多年的杨江海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幸福指数高。”杨江海笑着说,每月保底工资1800元,加上加班费,收入在2500元左右,公司包吃住,虽然收入略低于在外打工,但不用背井离乡,费用也低。

  据悉,目前,在菌棒厂区就业的本地人有800余人。

  在香菇基地打工的徐珍英,家里的4亩耕地流转给了雪榕公司,每亩年均流转600元,流转费3年一付,4亩多耕地,获得流转费近3000元。

  以前,徐珍英一家靠种菜谋生,两个劳动力守着几亩地,每年毛收入约3万元。现在这样划不划算?这个账她还没算清楚。

  对村民的“小盘算”,公司分管生产的经理朱安龙表示,正常生产后,用工量会倍增,村民就近打工,工资收入、五险一金一样不会少;同时,掌握一种植技术的农户,可从公司返包大棚种植香菇,公司统一提供菌棒、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对销售所得,承包人与公司按比例分成,带动上万农户栽培食用菌,农民增收以亿计。

  在未来3至5年内,公司将陆续投资20亿元,建设日产能达到500吨的食用菌产业园,年产值将达30亿元左右。

  上午刚采摘过的香菇棒,仍有不少香菇“耐不住寂寞”,一排排俏生生地破膜而出——它们是雪榕公司的希望,亦是杨江海徐珍英们的希望。

赫章 种植“高大上” 山地有“吃头

  赫章县平山乡种植水果不仅比山东成熟期早,蔬菜也能与山东形成季节互补。畅通的销售渠道,让企业敢于放心大胆发展生产。

  5月10日,赫章县平山乡对江村颜均平家的2亩多车厘子采摘销售三分之二,已卖得7万余元。颜均平初步估算了一下,不到3亩地的车厘子,总产量1000余斤,销售金额可能在10万余元。

  颜均平家的车厘子是4月28日开始采摘的,至今已采收了近半个月,估计还有一周左右,樱桃将全部成熟售尽,整个采摘销售期20天左右。

  颜均平所售车厘子,每市斤单价40—80元,与地方樱桃相比,单价高出10倍,还供不应求。

  “我几乎没怎么出门,都是客人开车上门。”颜均平说。

  据了解,国内其他产地的车厘子,5月底6月初才能大量上市,平山产车厘子提前半个月到1个月上市。“物以稀为贵”,想不卖个好价钱都难。

  平山乡纪委书记朱义介绍,根据园区内的大棚车厘子的挂果情况,估计亩产量1000斤左右。保守估算,亩产值应在万元以上。

  平山乡种植樱桃历史悠久,但传统樱桃产量低,个体小,难储存,往往只能“解馋、卖盐巴钱”,作为产业难以成气候。

  而一亩车厘子产值,超万元轻而易举,是真正“高大上”的山地特色产业。

  车厘子种植基地位于平山现代高效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这里试验和种植着车厘子、黄桃、葡萄、人参果、西红柿、甜瓜等“高大上”果蔬。

  这一切,源于从山东莱阳“空降”平山,任乡党委书记的于吉科与他引进的莱阳市埠前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

  2012年底,于吉科来到平山,经过大量实地调研、阅读资料,到气象部门调出近三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土壤、海拔、纬度等指标,确定平山适合种植樱桃后,他利用山东的人脉资源,极力推荐平山,说服“老朋友”来投资。

  莱阳市埠前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就是这样来到平山的,这家企业在山东颇有名气,产品畅销全国甚至出口海外。

  合作社理事长李才荣到平山现场考察后,认为平山发展果蔬等产业天时地利,其低纬度、高海拔、凉爽气候,可与山东互补,错季生产果蔬。

  2013年,合作社入驻赫章,并成立了山东鲁源农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和平山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车厘子、黄桃、蔬菜种植等农业产业,打响平山车厘子果蔬品牌。

  鲁源公司以每亩500元的单价,流转中寨村的土地建大棚。土地多为贫瘠的坡耕地,公司流转土地后,需要平整、改良,为改良土壤提供充足的有机肥,公司又投资数千万元,就地办起了30万羽蛋鸡养殖场和有机肥加工厂,鸡粪用于改良土壤,种植水果蔬菜,形成生态循环农业。

  除核心示范区外,平山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还将辐射发展车厘子、黄桃、中药材以及露天蔬菜各一万亩,实现“四个万亩”工程,通过产业带动农户脱贫。

  据分析,车厘子种植后,第3年每亩产量能达500斤左右,第4年、第5年,可达1000斤、2000斤,仅按每斤10元算,产值相当惊人,山地变得有“吃头”。

  41岁的陈淑琴和35岁的朱永琴,在公司打工一年多,学会了大棚蔬菜种植的技术。今年,她们两人合伙,从公司承包了4个大棚种植西红柿,收益将和公司对半分成。

  每个大棚种植2640株西红柿,每株可采摘5到6串,每串约2斤,株产量10斤左右。至于一个大棚能收益多少,她们心里没数,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成为第一个从公司返包大棚种植的人。

  来自山东的“农技土专家”于立平介绍,平山车厘子上市时间比山东提前一个多月,个大、味甜,“很有竞争力”。

  如今,分为果蔬生态观光园、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露天蔬菜示范种植区、大樱桃示范种植示范区和综合公共服务区的平山现代高效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

  已建成的上百个大棚里,挂满枝头的车厘子、长势喜人的西红柿等果蔬,向人们诉说着平山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