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市场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发展应当大力加强
--向青云总经济师率队“跑部”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我省农业市场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三抓”工作要求,2014年11月27-29日,向青云总经济师率队赴农业部相关司局汇报工作,并与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张合成司长及其相关处室负责人分别进行了汇报交谈,取得较大受益。
向青云总经济师详细汇报了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三抓”贵州的重要部署和安排,并就如何开展农业市场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工作打算、请求农业部支持的工作等进行了一一汇报。
在听取了贵州省汇报后,张合成指出:要进一步夯实市场信息基础,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质量和效率。要以提高产地营销能力为重点,健全法律法规,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开放公平竞争、市场化与公益性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流通体制。一是建立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从保护农户权益出发,建立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推动发展新兴流通业态,提升农户营销能力,构建畅通、长效的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二是探索建立农产品公平交易制度。推行农产品拍卖交易方式的应用,切实推进信息完全公开,使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处于公平平等地位。三是构建农产品流通管理体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流通一体化管理的实践和经验,积极推进农业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监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管理的流通体制,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全面推进市场信息工作稳定发展。
一要深化农产品市场流通。推进国家级大市场建设,强化区域性产地市场管理,重点开展田头市场试点示范建设。改进展览展销展会举办方式,不断充实内容,推进会展经济“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有针对性地举办产销对接,及时组织应急促销,解决滞销卖难现象。利用网络平台、新媒体开展营销促销,加大网络促销力度。
二要加强农业品牌研究。积极培育农产品区域性公用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要弄清品牌化与现代农业的关系,重点加强品牌化对于推进社会消费升级、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几个方面的研究。要积极培育与经营农产品品牌。重点是要把握品牌定位、形象塑造、质量提升、整合品牌、扩大规模等环节。
三要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助推作用,让农业发展搭上信息化快车。引入市场机制,扩大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示范工程范围,完善12316信息服务体系,直接面向农民开展全方位信息服务。继续开展物联网试验,在小麦苗情、墒情、虫情、灾情及水产养殖生产领域应用有所突破,力争推出一批传感器、一批配套软件系统、一批产业应用模式、一批主体应用解决方案。扩大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试点省构建满足农民信息需求为核心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村级信息服务站点,推动12316信息服务向生产经营主体延伸。
张合成司长最后强调:贵州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农委高度重视“三抓”工作,近年来农业市场信息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贵州农业市场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发展应当大力加强,值得关注。希望贵州农委认真加强“三化”研究,理清思路,把握方向,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三化”建设,提前谋划明年的工作思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并表示在此基础上给予贵州省一定的支持和倾斜,并视情况抽时间赴贵州考察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