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显成效
幸福敲响农家门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坚实挺进
为加快改变贵州省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状况,2013年11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目标是用5年到8年时间,将贵州省广大农村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
一年多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各相关单位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各市县乡政府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主动作为、埋头苦干,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快,2014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尽最大努力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统筹规划、统筹安排,不断强化政策、进度、项目、资金统筹;逐项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各自分工、各自负责;六项行动计划之间、行动计划与其他资源要素之间相互打通、上下联通,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基础设施的综合效益。
为推动六项行动计划,许多县乡积极探索建立工作机制,着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村支两委带头作用和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依托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特色产业等,因地制宜、整村整乡连片推进。
2014年,全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共完成投资408.1亿元,为年度任务315.4亿元的129.4%。九个市(州)和贵安新区均全面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2014年,贵州省累计完成小康路投资181.9亿元,开工项目4450个,完工2223个,项目覆盖827个乡镇的2573个村。1.4万公里计划内通村路硬化、油化全面建成,县乡道改造项目完工1307.7公里,74个客运站点全部完工。
水是贵州省农村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2014年,贵州省累计完成小康水投资60.9亿元,新增机井2154口,解决300多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在4997个村建成“五小”工程5.2万处,新增有效灌溉农村耕地114.7万亩。
安居才能乐业。2014年,贵州省累计完成小康投资96.6亿元,为1.4万个村35.6万户改造农危房,为1688个村近3万户建成小康房。
电力资源的利用是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2014年,贵州省累计完成小康电投资33.9亿元,开工建设项目2604个,新建110千伏和35千伏线路2422公里,新建、扩建110千伏和35千伏变电站106座,新建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9004公里,新增便民电费代收网点826个。
通讯条件决定农村的发展速度。2014年,贵州省累计完成小康讯投资8.8亿元,新增1600个村寨通电话、2300个村通宽带。补建并移交空白乡镇邮政局(所)587个,改造213个农村邮政普遍服务危旧网点,设置村级邮件接收场所436个,开设108个农村快递服务网点。
2014年,贵州省累计在5540个村完成小康寨投资26亿元,完成“三改”及庭院硬化70.8万户,建成垃圾收集处理项目35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115个、便民设施2549个、文体活动设施2622个、污水处理设施4210个、照明设施9.6万套。(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