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精准发力 层层推进 强化服务 狠抓落实

05.07.2014  18:09

 

——贵州省贯彻落实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取得切实成效

 

  2013年下半年以来,贵州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有关指示,对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坚持目标化管理,科学化推进,项目化落实,精准化服务,全省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良好势头。

 

  稳增长——以扩大投资为主抓手,加快建设“5个100”工程,全面夯实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创造内生动力

 

  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出台后,贵州省抓住这一契机,出台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促投资稳增长的六条措施,制定了缓解工业企业融资压力、减轻工业企业税费等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九条政策。

 

  在“5个100工程”的推进上,通过全面推行台账化管理和召开现场观摩会,各级、各部门干事创业的热情纷纷得到激发。截至5月底,贵州省“5个100工程”累计已完成投资1766亿元,招商签约项目1691个、金额3561亿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1至5月,贵州省已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2亿元,排名全国第一,年内贵广高铁即将建成通车,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2015年即将实现,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呈现出“决胜在望”的良好态势。

 

  水利建设方面,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贵州省将用8年时间,投资1431亿元,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制约贵州省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难题。今年1-5月,贵州省已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5亿元,黔中水利枢纽、夹岩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省政府今年5月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重点实施“道路、供排水、能源、环境、信息、园林、综合管网”七大工程,1-5月,全省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新增完成投资382亿元。

 

  在稳增长的同时,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召开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启动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一系列“组合拳”的推出,充分昭示了贵州省按照中央要求,坚决守住“两条底线”的信心和决心。据监测,经过一年治理,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出境断面水质,已稳定在二类水水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贵州省“稳增长”交出的是令人满意的“成绩单”:201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今年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8%,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增长25.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

 

  促改革——以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突破口,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强化监督,建设有为政府、效能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改革开放工作推进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部署了291项重点改革任务,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当前全省改革开放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了十个领域50条具体改革任务。

 

  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方面,省政府2013年出台《关于提高行政效能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与周边省份相比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目标,省级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已取消27项、下放57项。

 

  2013年以来,贵州省行政机关行政审批、行政服务及其他相关事项的办理时限均在原有时限上缩短50%以上,省直机关50项行政审批事项实施“缺席默认”,130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超时默认”,20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当场办结;省级政府透明度排名上升到全国第8位;省级网上办事大厅共纳入49家省直单位的558个办理事项;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计划投入运营;省、市、县三级政府协同办公系统的注册用户已近5万;省级政务服务中心组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今年6月,省政府下发《关于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省发展改革委等综合管理部门6月底前,省国土资源厅等行政执法部门8月底前,省政府其他部门及市、县两级政府部门12月底前,要提出本部门的“权力清单”,制定业务流程,经政府法制部门审核并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2016年底前,全省各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实行“负面清单”制度。

 

  在廉洁政府的建设上,今年2月,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文件要求,贵州省整治“车轮上的特权”、反对奢侈浪费等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的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调结构——积极发展大数据、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和建筑业等传统产业,走特色化、差别化路子,努力打造具有贵州特色和亮点的新“增长极

 

  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舒适宜人。水火互济的能源资源优势、西南陆路交通枢纽和全国没有地震带分布的省份,也为发展大数据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直接关心、推动下,短短半年多时间,贵州省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工业、电子商务、食品安全等“7+N”云工程,已开始全面推进;“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等招商活动的成功举办,累计已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签约项目153个,总投资1640亿元;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相继落户贵州,今年底一期工程将建成1.4万个机架,容纳14万台服务器;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的建成,已指日可待。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作为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丰富的中药材品种资源,也为贵州省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3年,贵州省苗药销售产值达150亿元,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目前,贵州省正在加快医药产业与现代生物技术、大数据产业、医疗服务、医药流通、药食结合的融合,谋划和推动新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今年,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制定了《贵州省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健康贵州”的目标。新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作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正在加紧成为贵州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把可望成为新“增长极”的传统产业建筑业作为贵州省新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也是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亮点。

 

  针对贵州省建筑业企业总体“小、少、弱”的实际,今年省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专题对贵州省建筑业发展进行了研究。此后,省政府又组织召开全省建筑业发展大会,专门出台了加快贵州省建筑业发展的意见。

 

  贵州省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黔台农业合作方面,截至今年6月,台湾到贵州省“养花种菜”的7家企业,累计完成投资已超过7亿元,黔台农业合作正渐入佳境。

 

  惠民生——以扶贫开发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和“十件实事”等民生工程,让更多山区困难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扶贫开发是贵州的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贵州省扶贫工作正在向“精准化”扶贫推进。2013年,贵州省共减少贫困人口166万人,今年国家下达贵州省减贫计划100万人,贵州省自加压力增加到150万人。当前,从省、市、县抽调的5万多名干部组成的1万多个工作组,正与各级各部门一起,对贫困人口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进行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进行精准化扶持,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电边黑”、“水边黑”、“路边黑”,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心的问题。2013年,财政部将贵州省列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推进省份后,贵州省迅速制定“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计划用8年时间投入1510亿元,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今年1-5月,六项行动计划已完成投资156亿元,为年度任务的53.9%。如今,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小康路,正在黔中大地延伸,把一个个漂亮整洁的小康寨与大山之外的世界紧密相连,一根根高压电杆和一条条光缆,正在让生活在边远乡村的农民,也能充分享受到现代文明的舒适与便捷。

 

  社会政策要托底方面,2013年,贵州省“十件民生实事”共投入财政资金700亿元。今年,贵州省新“十件民生实事”1-5月已完成投资283.69亿元。

 

  抓好落实,还要善于出“新招”。今年以来,在确保国务院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上,贵州省在继续坚持目标化管理、科学化推进、项目化落实的同时,还由省长、副省长率队,省市县三级联动,组成服务工作组,深入企业、项目开展“精准化”服务,收到了明显效果。近两轮集中服务工作中,省级共梳理问题376项,已解决问题293项;市县两级共梳理问题3675项,已解决问题2790项。5月份,贵州省工业增速回升,19个监测的重点行业中,13个行业同比增速超两位数,14个行业环比增速上升。

 

  最近,按照国务院要求,贵州省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的情况认真进行了自查。自查结果显示,国务院要求落实的19项政策措施,贵州省每项均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并取得了切实效果。自查中发现的问题,有关部门立即召开现场督办会,督促整改落实,确保了国务院要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全落实到位。(沈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