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小康正能量
凝聚小康正能量
——— 贵州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综述
核心提示
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贵州省省、市、县、乡四级共选派55864人,按5人一组组建成11590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成队建制到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选派人数、组建驻村工作组数分别比2013年翻了一番,实现了全省88个县市区全覆盖,让所有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组,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与村民一道一起找出路、谋发展,为加快贵州省贫困乡村脱贫致富、同步小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想不到省城来的干部会和我们一起干农活,他们懂的技术比我们多,帮我们大忙咯,今年肯定有个好收成。”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村民代廷文说。在地里,省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和村民一起,清除杂草。
在贵州的贫困山区、田间地头到处可见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身影。今年有11590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55864人活跃在贵州广大农村,为山区群众送去致富信息,助推全省精准扶贫工作快速推进。
倾听群众心声 用脚步丈量民意
“这些省城来的干部真热心,没有一点官架子,白天帮忙干农活,晚上还和我们‘摆龙门阵’,不像外人,亲切得很。”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六旬老人廖光华这样评价驻村干部。岑巩县驻村工作队进驻山岗村后迅速转变角色,说农家话、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与群众打成一片。到农户家中听听牢骚话,了解他们的困难和原因,认真作好记录,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工作组踏遍了山岗村8个村民组160余户,帮助制定帮扶计划6个,慰问困难户、留守儿童58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0余件,解决村办公楼维修经费3000元。
“把农村当家乡、把群众当亲人,经常到农户家串门,与群众拉家常、谈发展、话小康。”在贵定县61个重点帮扶村,无论走到哪个村,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便民利民服务卡”,群众有困难或疑惑,照着服务卡上的电话一拨,驻村人员便在第一时间上门排忧解难。
各驻村工作组坚持把进村入户查民情作为驻村工作的基础,经常到农户家串门,与群众拉家常,做忠实的倾听者,全面了解群众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记好民情日记,建好民情台账,列出时间表,切实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目前,全县同步小康驻村干部走访群众8965人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32个,落实项目、帮扶资金累计20余万元。
水城县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创新工作方法,各驻村工作组把进村入户查民情作为驻村工作的基础,建立健全民情联络员制度和民情日记制度,指导各村建立民情联络站310个,民情联络员队伍310支,发放便民服务连心卡13万余张,实现民情民意网络全覆盖。各驻村干部经常深入村寨、深入田间地块、深入农户家中,与群众拉家常、谈发展,认真做好民情日记,广泛了解民情民意,广泛问计、问政和问需于民,把心与群众拴在一起。截至目前,水城县702名同步小康驻村干部累计走访群众10.5万多人次,搜集社情民意8万余条,记录民情日记7.4万多篇,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如今,在黔中大地的广大山乡农村,驻村干部迈开步伐,走访每一户农家,与他们话发展、找出路,足迹遍布村庄每个角落。
“滴灌式”扶贫的管道
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说:“贵州精准扶贫不能走入以往分钱分物‘救济式’扶贫的误区,而是要处理好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同到村到户之间的问题,以产业发展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以区域经济促进扶贫开发,做到‘滴灌式’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就是滴灌式扶贫的‘管道’。”
今年,贵州省把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结合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等中心工作,统筹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按照“党群部门帮弱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经济部门帮穷村、农业部门帮产业村、科技部门帮专业村”的要求,发挥选派干部的专业、特长和特点,统筹调配工作力量,有针对性地安排干部驻村。驻村干部把自己当作村民家庭中的一员,充分发挥在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优势,从理清思路、调整结构等方面入手,帮助找方向、定思路、谋发展,为群众叩开致富之门。
黔西县甘棠镇大寨村驻村干部班朝庆,帮助村里编制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引进泰林森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发展生态农业,解决100多人的就业问题,每年为参加土地流转农户增加6000元纯收入。
说起驻村干部,江口县双屯村党支部书记姜启云如数家珍吐出一串数字,赞不绝口:“驻村干部用心帮助我们办实事,14公里的通村油路直达村,40公里的通组公路连接组,8000多米的联户水泥路连通500余户、2000多村民,极大地方便了大伙生产生活。”
双屯村驻村干部不仅给群众“输血”,更从长远考虑,增强群众“造血”功能。帮助制定五年强基础、五年调结构、五年优环境的“三个五年计划”和种植烤烟1200亩、中药材1800亩和蔬菜1000亩的“三个千亩”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全村共发展烤烟1200亩,中药材1000余亩,果蔬1000亩,年收入可达1500万元,解决了500多人就业。
而玉屏县以“干群连心室”为平台,整合驻村干部工作力量,建立全县“民情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为掌握民情、服务民生、精准帮扶、小康创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精准化。
今年以来,贵州采取项目化方式,围绕“一宣四帮”,以教育实践活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为切入点,将驻村工作细化为“六项行动50项重点任务”,使驻村工作方向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配合有关部门,督促驻村工作组抓好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的落实。开发民情信息电子管理系统,及时采集民情信息,实行动态管理。截至 5月底,各驻村工作组已协调项目1万多个,办好事实事11.06万件,协调解决资金5.08亿元。
缔结干群鱼水情
建立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交叉督查制度,随机抽查、明查暗访,同步督促市、县两级同步开展交叉督查,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督查模式。目前,省级已先后两次派出督查组深入30个县(市、区)110个乡镇327个帮扶村,层层传递工作压力,促使驻村干部真蹲实驻。
“老吴像一头老黄牛,干事脚踏实地,从低保、医保的申请,到电费、话费的代缴……”西江镇大龙村支书杨兴建扳着手指数老吴为村民做的事。杨兴建口中的“老吴”,是驻村干部吴兴华,驻村一年多来,他风雨无阻为当地群众代办代缴等琐事杂事,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做实,与群众打成一片。目前,雷山县300名驻村干部依托村群众工作室,推行群众事务代办制,与村“两委”轮流值班,集中受理群众委托事项,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目前,驻村干部累计为群众代办代缴2516人(件)次,收集群众生活、产业等方面意见358条,解惑问题300余个。
普安县盘水镇红星村魔芋种植示范基地里,村主任伍庆刚忙着锄草,他说:“这些都是驻村工作队带给我们的希望,发展魔芋是我们的梦想,等做成功了,再发动乡亲们一起种植!”去年,普安县盘水镇红星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胡丽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帮助村民发展魔芋产业,效益明显。
榕江县驻村工作组走村串户中,发现妇女姐妹们想就近就业增收。侗族妇女自小8-9岁就开始学侗绣,自古流传“绣花养心,侗歌养生”的观念。有这样的群众基础,工作组萌生了开发榕江侗族手工刺绣,促进妇女在家就业增收的想法。带着这个思路,驻村工作组找到村里的侗绣巧手、民族服装厂厂长,作为侗绣开发龙头企业来扶持。牵线搭桥争取来两期妇女刺绣培训班,8天培训口寨村120名妇女,着重提升她们生产效率意识和合作意识。争取到在贵阳举办的全国旅游交易会的展台机会,为赶制侗绣产品参展,与带头人一起连着几天熬夜,设计开发鼠标垫、杯垫、拖鞋、腰链、靠背、围巾、刺绣休闲装等10个侗绣产品,并争取资金2000元支持企业参加布展。参加全国旅交会后的妇女带头人绣高兴地说,“新开发的侗绣产品已经拉到第一笔订单,现正组织村里姐妹们在家刺绣了!”。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兴义市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编了顺口溜,“驻村帮扶干部多,自带被窝自带锅,深入村组办实事,助农增收点子多”。
如今,贵州驻村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在生活中,走进群众房前屋后,与群众促膝谈心,理解群众疾苦,倾听他们的心声,把身子沉下去,感情注进去。从细节抓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一件件具体实在的事情中去服务于民,赢民所信,谱写一曲干群鱼水情深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