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县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社会救助工作
6月8日,笔者从贵州省凤冈县委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获悉,该县自群教活动开展以来,加强方法创新,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精准扶贫与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措施,扎实推进了全县精准扶贫和社会救助工作开展。
——瞄准靶子,实现精准识别。在贫困人口识别上,充分运用“党群直议制”,借助组级党支部和组议事会两个平台,通过村民民主“提、评、审、决”,形成初选名单,并对全过程如实记录,做到 “两公示一公告”,即扶贫对象初选名单在村里公示,乡镇审核后进行再公示,最终确定后由县里统一公告。各村贫困户评议小组由村干部、村民组长、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和当地党员代表组成,成员人数在9—15人之间,重点吸收有正义感、敢于讲真话的群众代表参加。公示结束后,对公示对象采取调查问卷、发放调查表册和座谈交流等方式,具体了解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构成情况和发展意愿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全县对41个贫困村、4.68万贫困人口进行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已接近尾声。
——理清思路,实现精准规划。在落实扶贫项目时,充分考虑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和各特色产业专项规划,力求做到“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在年初安排的22个整村推进项目中,王寨镇2个村落实红椿种植、天桥镇4个村落实牛羊养殖、土溪镇3个村落实核桃种植、进化镇有2个村分别落实蚕桑和石榴种植,其余各村也根据区域条件和群众意愿,因村施策地分别落实了道路或水利设施项目。
——优化方案,实现精准管理。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建立完善扶贫项目管理制度和监管程序。财政扶贫资金落实专人、专账、专户“三专”管理,实行县级报账制和项目公示公告制管理,所涉项目全部由扶贫、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检查验收,实现全程精准管理。针对“产业发展集中连片不能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实施精准扶贫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效应”这一矛盾,全力优化实施方案和运作模式。如在实施石榴产业化扶贫项目中,针对散户发展投入不足、种植不规范的问题,制定了“统建分管、先建后补”的方案,由企业或大户垫资,统一租地、购苗、种植、管理,建园结束经县级验收合格后兑现苗木补助资金,待果园投产后再分包给群众进行管理,以确保群众在不同环节可以获得土地流转租金、种植劳务费、果园管理费等收入,乃至参与到运输、加工、营销环节,实现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转型。
——结好对子,实现精准扶持。有效整合党建扶贫、“四帮四促”、“干群结亲”、“同步小康”等各类帮扶资源,通过开展“干群结亲、党员连心”活动,全县6326名干部共结亲7157户,1034名农村能人党员共连心8165户困难党员、群众,切实做到 “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同时,积极落实社会扶贫、金融扶贫等措施,有效对接上海市奉贤区对口帮扶,争取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化建设,初步构建起全方位的大扶贫格局。
与此同时,凤冈县认真结合教育实践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坚持立行立改,做到“六个到位”、严把“五个关口”,以完善保障制度、建立动态考核机制为重点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坚持“六个到位”(即:突出领导重视到位、机构落实到位、政策宣传到位、资金落实到位、动态管理到位、监督检查到位),努力夯实低保工作基础,做到了效能低保;严把“五个关口”(即:民主评议关、入户调查关、审核公示关、抽查审批关、数据录入关),大力推进低保阳光操作,确保低保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运行,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权力保”和暗箱操作等违法违规行为。据悉,目前已全面完成低保提标工作,涉及人口33597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050.13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780余人次,发放救助资金近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