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多举措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向纵深发展

09.06.2015  17:41

  凯里市为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常态化开展,积极在辖区内的部分中小学、各级项目示范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育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民族文化传承人,极大地增进了全市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加强合作。 凯里市把民族文化进校园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资金投入到工作安排都给予重点考虑。各职能部门加强协作,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切实加强对该项活动开展情况的指导。各项目示范学校积极配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明确职责,将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互为渗透,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几年来,该市通过开办专栏、编印教材、现场指导、资金扶持等多种方式,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加大资金投入,立足试点先行。 凯里市每年安排50万元民族教育专项资金(2016年始将增至70万元),对各级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示范学校、双语教学示范校进行补助。市民宗局、市教育局联合对市级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示范中小学进行命名挂牌,明确在“立足实际、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各具特色”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将全市优秀的民族体育、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书画、民族服饰等引进校园、引入课堂和课外活动。注重培养和宣传典型、总结和推广经验,为进一步传承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加强培训力度,延伸培训领域。 凯里市挂牌成立“凯里苗族语言文学培训基地”,集中开展苗文、苗歌、高排芦笙、乐舞吹奏等民族文化的专题培训,建立长效培训机制。自2014年6月以来,每月为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专职教师或民族民间艺人集中开展一次培训。目前,第一届苗文培训班已全部结业,培训范围逐步向全市延伸。

   围绕“两个”建设,注重能力提高。 围绕民族文艺和民族体育活动开展工作,做到“两个体现,两个注重”,即民族文艺活动要体现少数民族特色,注重学生艺术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要体现学生广泛参与,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竟技能力的提高。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学校将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一是抓好校园硬件建设;二是抓好具有浓厚特色的校风校纪;三是抓好晨读、出操、值日、课外活动、班级黑板报、班级手抄报等,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民族化、个性化;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学科兴趣小组;五是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校园文学社、校园民族简报,加大对民族文化的宣传。

   开展监督评估,促进文化发展。 市民宗、教育、文体部门加大工作指导力度,每年采取抽查、调度、走访等形式对试点学校进行检查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学校领导班子重视程度、广大师生对相关民族文化基础知识的知晓率、是否落实师资和明确课时、是否落实教学内容或初步教材、是否纳入学校考核内容、是否落实相关经费和责任人、是否列入教学计划等。市教育部门已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教学列为对学校和教师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按学期开展检查,落实奖惩。

   加强活动宣传,营造和谐氛围。 指导试点学校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知识理论的宣传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专题讲座,在学校增设民族知识和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不断提高师生对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清明、端午、中秋、吃新等民族传统节日,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风民俗。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进校园成果展演、工作通报、召开经验总结会等形式,宣传先进典型,推进活动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