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集团与新媒体融合高层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03.08.2014  15:58
出版集团与新媒体融合高层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 贵阳新闻网
来源: 58.42.249.98

  8月1日,出版集团与新媒体融合高层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本报记者 谢强 摄

  本报记者  张元斌

  8月1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贵州出版集团公司主办的出版集团与新媒体融合高层研讨会在贵阳冠洲宾馆举行。全国10余家出版集团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参会。与会代表结合自身实际,着重探讨了出版集团与新媒体融合的问题、战略、策略、思路、举措、模式及政策建议等。

  周艺平(湖北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融合需要新路径

  传统出版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需要经过技术融合、产品和业务融合、市场融合、制度融合、资本融合5个阶段。

  在技术融合方面,要着力打造以“协同编撰系统-数字内容资源库-全媒体出版-数字合版和即时印刷”为主线的生产链条,实现全面技术升级。在产品和业务融合方面,要开拓网络业务、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出版产品,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思维开发电子原生书、电子书包、电子书架书屋、MPR出版、020、移动APP应用。在市场融合方面,要采取电商模式、020模式、二维码方式和平台运营模式进行市场融合,与技术商、网络运营商合作建设在线教育平台、全民阅读平台等。在制度融合方面,要导入职业经理人及股权激励制度,进行体制机制、组织体系创新。在资本融合方面,要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技术引进、资本并购、业务协作、战略合作等方式,组建专业化合资公司,实现传统出版与互联网行业的有机嫁接。最终,通过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和融合。

  陈海燕(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 纸书长存

  传统出版业态注定要灭亡,但纸书会长存。

  人们强调纸书的优越性,在于可把握的阅读体验感,可以随意翻阅的便利性,甚至还包括油墨的芳香气息,等等。但这些都只是阅读习惯使然,而习惯从来无法阻挡技术进步,反而会由技术改变习惯。纸书长存有一个软理由,即可以作为物质化的审美对象,具有难以替代的工艺价值。这也许表明纸书的未来发展趋向即日益精致化,具有典藏价值。但真正支持纸书长存有一个硬理由,那就是它采用的原材料是植物纤维,而植物纤维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可再生廉价资源。出版的技术改变之后,内容仍需要多介质呈现,尽管人工材料可以形成不同性能的介质,但植物纤维是唾手可得的庞大自然资源,只要人类对环境采取友好的态度,这种资源就不会枯竭。人类不会拒绝纸书,因为人是功利而理性的,不会拒绝植物纤维这种低成本的大自然的慷慨赐予。

  黄强(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构建数字化时代的 全新价值链

  我国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据统计,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有53万所,在校生约2.7亿人,教育需求市场仍然巨大。而中国数字教育服务市场规模也已经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2006年280亿元增至2012年的1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4%。

  我们认为,教育、文化、出版行业与信息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进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个性化学习的新需求,使教育内容资源的创作主体、生产方式、载体形态和应用场景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在教育行业的创新上,数字化已成趋势,一个“教育大数据”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这一领域将成为下一个五年发展的热点。这也促使我们加快推动以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应用为基础的出版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数字化时代的全新价值链,从教育内容提供商转型成为教育服务提供商,探索建立以网络平台为核心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