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为群众谋出路 南盘江镇红椿村党支部带富记
乐为群众谋出路
--南盘江镇红椿村党支部带富记
没有一块成型的好田地,没有一条平整的好公路,没有一栋像样的砖瓦房,这是兴义市南盘江镇红椿村曾经的真实写照。曾经是镇里出了名的边远贫困村,红椿村现在怎么样?村民群众的生活到底有没有改善?6月10日,记者一行从南盘江一号码头乘上客船,顺水路赶到红椿村一探究竟。
远远的还未登陆上岸,红椿村田湾组半坡上翘檐飞角的房屋便映入人们眼帘。一排排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房屋的建筑样式新颖,许多都是两楼一底的中式小别墅。下船后上岸来,只见一条条经过田湾村民组通往红椿码头的柏油路或水泥公路干净平整,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野钓爱好者驾车到码头野钓,一来就是半月、一月,甚至半年。这里的许多人家,因为经营餐馆或游船,在生活上早已达到小康水平。他们是怎样取得这么巨大变化的呢?让我们深入红椿村,从源头上了解红椿村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根本原因。
位于南盘江镇北部的红椿村,距兴义市区31公里,离镇政府驻地18公里,国土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0亩,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706户人家,共2986人。为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近年来,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利用村里水陆结合的优势,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水域经济,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党建 提升党员综合素质
红椿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9人,其中,35岁以下13人,妇女党员9人。近年来,该党支部认真对照党组织“五个好”标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凡事做到有章可循。在党组织开展工作中,凡事关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集思广益,发动党员积极向组织建言献策,为红椿村的经济发展不断献计出力。
在抓班子建设的同时,红椿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学习制度,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促进他们树立为民务实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红椿村支部对党员干部的培养转向年轻化,党员干部的综合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构和谐 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近年来,红椿村进一步推广远程教育项目,加大对党员、干部群众的培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远程教育,对村里的财务、低保对象等事务实行信息公开,健全了便民服务工作等流程,培养出一批农村致富能手及技术人才。
村支“两委”本着为民服务的原则,每周四所有村常务干部集体办公,解决一周以来村民急需解决的问题,真正体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村里的财务、低保对象等事务通过远程教育实行信息公开,展示了便民服务工作等流程,同时,还培养出一批农村致富能手及技术人才。村里利用远程教育信息,在网上发布游客、水上餐厅,以及红椿码头的旅游资源等服务信息,让外界更多了解红椿村,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红椿旅游观光。
促发展 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万峰湖将红椿村一分为二,湖岸线长,水域面积广,村“两委”根据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引导村民发展水产养殖业、水上渔家乐等行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滤食性养鱼,控制偷食性养鱼,不断促进全村农民增收致富。同时,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村活动场所的管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开展学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面实施党内关怀工程,帮助解决库区群众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在村支部的领导下,许多党员走前列,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经济收入逐年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田湾组的查兰华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查兰华既是村里的党员,又是南盘江镇的党代表。近些年来,他努力从自身抓起,处处示范带动,充分利用各项惠民政策,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同时还经营着两条客运游船。据查兰华介绍,他家每年的收入颇为丰厚,就农家乐餐馆一项,每年就可以收入二十五六万元。如果再加上两条船的收入,就更为可观。他家0088双号二十五个客位的小船每年可收入五六万元,大船0163单号五十个客位的要收入十五六万元。简单算一下,一家人全年的总收入至少也是四五十万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村支部书记卞先发介绍,村里像查兰华这样的人家还很多很多,如韦金忠、查兰秀、李学荣、韦昌武、罗谦等,他们在村支部委员会的引导和鼓励下,充分利用水域与陆地相结合的优势,率先发展起来,同时就近解决了村里许多人的就业问题。
在沿万峰湖库区建设绿色产业带,如甘蔗、香蕉园、速生杉木林、经果林等。近年修建起来的红椿码头,既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又成了贵州、广西两省区物资的集散地。红椿村“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多次获得市、镇两级政府颁发的“优秀先进村党支部”和“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目前,红椿村支部一班人,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全村正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迈进。(戴仙羚 高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