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创新融资模式“造血式”开发扶贫惠及万千农户

14.07.2014  13:28

金融服务不足,一直是广大农村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按照金融普惠的指导思想,结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领域及贵州产业发展的优势出发,不断推进融资机制建设,形成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多种融资、融智支持模式,大力推动贫困地区“造血式”开发扶贫。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民生事业及产业发展的贷款余额406.67亿元,占表内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7.81%。

 

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打破农村发展瓶颈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国开行贵州省分行把开发性金融的普遍原理和贵州省情紧密结合,大力支持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国发2号文件出台后,该行积极促成总行制定出台《国家开发银行关于支持贵州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的工作意见》,推动一批涉及农村水利、交通、示范小城镇、龙头企业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落地。

 

  该行发放农网、县级以下市政建设及通乡、通村公路贷款287.37亿元,提升贫困地区通达水平及城镇建设面貌。同时发挥牵头行作用,联合工行、建行、贵州银行等省内金融机构,通过省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向水利项目提供融资18.15亿元,促进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创新“开行小额农贷

 

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结合贵州生态优势和特色产品,该行与省扶贫办密切合作,整合各自优势,合力支持特色优势扶贫产业发展,探索形成“开行小额农贷”。

 

  该模式通过将开发性金融融资融智优势与政府组织优势有机结合,一县一策,实现了“政府搭台、产业唱戏、金融支持、农民增收”。截至今年4月末,“开行小额农贷”模式授信42.8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3.95亿元,支持了全省19个贫困县茶叶、生态畜牧、中药材、核桃等扶贫产业发展,直接惠及19个县的9674户农户、131家合作社和96家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近28万户贫困山区农民走上农业产业化脱贫致富的道路,每户增收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去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与国开行在铜仁召开“全国开发性金融支持扶贫攻坚经验交流会”,向22个省区推广这一金融支持开发扶贫的创新做法。 

 

  “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但因为机制建设和社会信用建设存在不足,我省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不理想,一度面临贷款暂停的危险。同时,贵州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大量学生入学需要金融支持。为践行“普惠金融”,国开行贵州省分行从2007年起承接“助学贷款”业务,也是目前我省唯一开展此项业务的金融机构,帮助广大贫困家庭学子圆梦大学。

 

  该行克服人员少、结算不便、时间紧等不利因素,与省资助办密切配合,从完善机制建设入手,一边全力推动成立高校和市、县资助中心机构建设,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一边全力加强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迅速推进助学贷款业务覆盖全省所有高校和全部行政区域。目前,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35亿元,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7万人次,确保实现“应贷尽贷”。

 

加强人才交流

 

推动智力扶贫

 

  结合省委、省政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制定详细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方案》,克服基层无网点覆盖和人力资源紧张等实际困难,特别为部分贫困县域选派业务骨干加强业务联系和指导。自2004年以来,已累计向贵定、独山、普定、威宁、道真等县选派业务骨干15名。仅2013年,该行超过20%的员工被确立为县域对口帮扶联系责任人,全年赴基层交流挂职、驻村扶贫等基层帮扶活动近700人次。

 

大小扶贫共济

 

助推县域发展

 

  务川、正安、道真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国家开发银行总行6个定点扶贫县中的3个。自从被总行确定为定点扶贫县以来,国开行贵州省分行多次赴三县进行实地考察,主动帮助编制发展规划、策划项目融资方案,并选派业务骨干到县域交流挂职,不断增强县域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该行积极推动国家开发银行总行向三县提供《扶贫开发咨询报告》,为三县跨越发展提供更加紧缺、持续的融智支持。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为三县累计授信18.4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7.34亿元,基本形成“大小项目搭配、中长短期资金配合”的金融服务新局面。

 

  在保障金融扶贫力度基础上,该行主动向三县人畜安全饮水、农村道路、学校建设等民生工程捐赠扶贫资金930万元,为三县实施第一期白内障患者康复手术800人次,配合“彩烛工程”通过北京师范大学为三县培训小学校长100多人,为定点扶贫县域加速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发挥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