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将选派第一书记当作“升职前奏”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省委组织部近日就做好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发出通知,把脱产驻村作为选派第一书记的刚性要求,确保选得优、住得下、干得好。
(四川日报/8月24日)
“第一书记”驻村,是中央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贯要求。我们要把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部门包村等一系列做法制度化、经常化。因此,做好“第一书记”驻村,是我们各级党委、各部门的共同责任,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村支部搞得好,会是一个坚强有力的堡垒;但若是搞不好,就会成为党的政策在基层执行链条上的“梗阻块”,这也正是当下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较弱。对此,向贫困村选派“村第一书记”制度,让村级组织焕发活力,很有必要。而“第一书记”要干好农村工作,需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想出点子,切勿怀着下基层镀金的想法,走过场作秀。
然而,有些选派第一书记不能正确对待,认为选派就是升职的“前奏”,把“第一书记”当成是到基层去“镀金”,于是到基层混一两年就走,工作没有动力,基层经验没有积累,更没想过要扎下根来服务基层。如此以来,他们还有什么精力去解决基层组织力量薄弱问题?还有什么心思去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很难想象,那些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年到头进不了几次村、见不了几次面的“驻村干部”能为村里做多少实事、好事。让选派第一书记摒弃“镀金”思想,才能让他们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更好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做到在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切实肩负起“第一书记”的“第一责任”,以实际行动来回应组织的信任和百姓的期盼。
“尚贤才者,政之本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不能“榴弹炸跳蚤”。中央决定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这项措施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书记是给贫困村带去希望的福音,承载着农民的希望。如何选派第一书记很重要,第一书记的选派应当以能力为标准,不应该把它作为镀金和升官的跳板。可以从出身农村的机关干部中选择,因为出身农村就会比大城市中的人更了解农村,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基层,更好的开展工作。其次,对于不了解基层工作的机关干部应该为他们了解农村工作提供一些更好的途径,比如进行系统的培训。第一书记既要总览全局,抓宏观,又要深入群众,认真对待村里每一件小事,做到事无巨细。下基层就要干实事,认清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群众想点子、找出路、谋发展。千万不要像以前的下派干部、挂职干部,人在基层,心在机关。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和电影《第一书记》中的主人公都是第一书记的榜样和楷模,是真正为人民办实事,是国家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第一书记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借鉴他们经验。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基层党组织“涣散”“贫困”帽子的摘除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第一书记”的守正笃实、久久为功。驻村贵在“求实效、挖深度、谋持续,第一书记必须严于律己、真蹲实驻,自觉摒弃“下乡镀金”的思想,心中时刻要记得“群众工作无小事”,才能主动融入群众,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王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