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打出组合拳决战扶贫攻坚

27.10.2015  11:42

打出组合拳决战扶贫攻坚

——剑河县抓好“三个基础”“五个结合”发力精准扶贫

    编者按: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题为《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十二五”以来,贵州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扶贫开发新路。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地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剑河县作为全省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全县上下多措并举决战扶贫攻坚,为剑河同步小康交出美丽答卷。

    剑河县是全省50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现有扶贫开发重点乡镇9个,贫困村181个,其中:“两山”扶贫攻坚乡镇3个。2014年末,贫困人口6.92万人,贫困乡镇发生率为58.3%,贫困发生率为28.3%,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为决战扶贫攻坚,剑河县立下愚公志、誓啃硬骨头,打出组合拳,向精准扶贫发力解困。

     抓好三个基础 强力推进精准扶贫

    剑河县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订计划、填写登记表、数据录入、网络运行、数据更新等9个程序要求,识别完成全县26839户贫困户、8.6万贫困人口和181个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基础工作。并将所有贫困村、户信息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与民政低保管理系统进行有效衔接,建立起中央、省、州、县、乡五级联网分类施策动态管理机制。

    如何用五年彻底解决8.6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按照习总书记“六个精准”“四个一批”和“四个切实”的工作要求,根据省委“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剑河县提出力争通过三年重点攻紧期,三年巩固提升期,实现181个贫困村,9个贫困乡镇出列,8.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目标。同时,认真谋划“十三五”规划,将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考虑,全面对接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等规划,切实增强“十三五”规划的引领性和激励性。

    抓好机制保障基础,强化精准扶贫力量。为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剑河县制订出台系列相关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为精准扶贫工作确定了方向。同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主体责任机制,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层层签订扶贫攻坚责任书,强化主体责任,增强责任意识,激发“大扶贫”工作格局。并通过在各乡镇成立扶贫工作机构,并安排2-3个人员编制落实队伍保障机制,保障乡级扶贫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

    此外,剑河县还建立“321”干部集中帮扶机制(即县级以上干部帮扶3户或3户以上,科级干部帮扶2户或2户以上,党员干部职工帮扶1户或1户以上),集中全县机关单位、干部力量集中开展帮扶活动,确保贫困户脱贫,贫困乡、村出列。2014年,剑河县75个县直部门1374名干部与磻溪镇、观么乡两个“减贫摘帽”乡镇的1861户贫困户8038人结上帮扶对子,通过出点子、送资金、送技术等帮扶措施,干部为帮扶户落实帮扶项目1220个,折合资金155.7811万元,指导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项目86个,开展技术培训2841人次,为帮扶村落实建设项目101个,投入资金989.311万元。两个乡镇通过了省级验收,摘掉贫困乡镇帽子,全县当年实现减少贫困人口1.67万人。2015年,全县69个县直单位1345名干部又与岑松、柳川、敏洞三个“减贫摘帽”乡镇1789户贫困户结上了帮扶对子。目前,各单位已陆续将帮扶项目、资金、物资送到贫困村、贫困户手中,通过半年测评,三个乡镇有望实现摘帽目标,全县有望减少贫困人口1.1万人。

    剑河县正建立完善扶贫信贷风险补偿、担保和奖励机制,着力破解贫困地区农户、企业、合作社组织贷款难等问题。2015年,全县从切块到县的资金中,拿出290万元作为贫困农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在小额贷款贴息资金的引导下,将撬动3000万元金融资金投入扶贫攻坚工作。建立健全项目资金长效管理机制,调整充实项目评审专家团队,制定项目申报指南,建立项目库,严格项目申报审批“七流程”、项目管理“十步骤”、项目安排“六个必须”。2015年,剑河县通过竞争立项和切块到县资金安排,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4056万元,资金已按项目审批流程全部安排落实到乡、到村、到户,受惠贫困户达5890户25062人。

     注重五个结合 提高精准扶贫成效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把县直机关能干事、肯干事的党员干部派驻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与村“两委”一起共同谋划脱贫措施,收集贫困户脱贫需求,制定脱贫计划,监督和实施好各项惠民项目,确保剑河县贯彻落实“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目标实现。目前,全县派出164名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全力抓好党建帮扶工作。

    剑河县坚持生态保护与资源禀赋相结合,将“林、药、牧、渔”作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发展钩藤中药材产业,引进百花药业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加工升值,为贫困群众解决生产销售问题。目前,全县从事钩藤种植的农户有12000多户,种植面积有10万余亩,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获得钩藤种植地理标识的钩藤种植大县。同时,还将林下养殖、稻田养鱼作为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养羊、林下养禽,增加贫困山区农民收入。近几年,剑河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7660万元,投入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药材(钩藤)、油茶、生态养羊、林下养殖、稻田养鱼、库区养鱼等特色产业方面,产业扶持农户达34061户,其中贫困户24072户。

    剑河县将扶贫工作与旅游发展相结合,重点发展农家乐、乡村生态游,促进旅游扶贫与贫困村可持续发展。围绕“山水两条线”“白云深处•剑河人家”乡村旅游品牌,先后整合资金4369万元,在太拥镇昂英村、南哨乡反召村、久仰乡基佑村、观么乡巫包村、革东镇屯州村发展乡村旅游试点建设,并取得较好效果,乡村旅游产业成为试点村寨贫困农户脱贫的支柱产业。如今,随着旅客增多,很多村民把在外打工学到的根雕、制茶、种植养殖、园林、运输等技术带回家,做起了农家茶馆、根雕、制茶生意,养起了羊、鸡,种起了钩藤、青钱柳。“按照这个样子发展下去,大家会越来越富的。”太拥镇昂英村村民杨昌文介绍,他在村里开办了一家农家乐,又积极加入到青钱柳种植合作社,目前,农家乐接待客人的量越来越多,加入青钱柳种植合作社后一年的分红也可达到二三万块,杨文昌一年的收入可达五六万元。

    近几年,剑河县通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县贫困村通村油路(水泥路)总里程累计达1400公里,175个村实现通村油路(水泥路),占全县行政村数比重达58.1%;全县饮水安全人数累计达20万人,占农村人口89.2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0.27%,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同时,以集中或分散安置方式加快推进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近几年,先后在革东镇、久仰乡、岑松镇投入生态移民资金1005.3万元,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417户,1876人。加大对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力度,近年来,累计投入危房改造资金达14700万元,19852户贫困户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剑河按照“共同核查、分别认定、分类施策、信息共享、有效衔接”工作要求,摸清农村贫困人口与农村低保对象底数做好衔接,并根据对象分类施策。扶贫部门重点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实施精准扶贫,民政部门重点对“无力脱贫”贫困人员搞好兜底扶贫。同时,加大医疗救助保障力度。在全面落实新农合报销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极贫人口的住院起付线、提高报销标准,对于已落实农合报销政策后,仍不能解决贫困人口剩余医疗费用的,再实施大病医疗救助措施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近年来,剑河投入“减量提标”和“大病医疗救助”资金逐年提高。2013年,农低保资金为5320万元,保障人口为24822户55389人;2014年,投入农低保资金6000万元,保障人口为23204户53169人;2015年投入农低保资金7300万元,保障人口为21272户50526人。大病医疗救助也逐年增加,2013年,投入救助资金570万元,救助人数2424人次;2014年投入救助资金650万元,救助人数3041人次。2015年预计投入将达到700万元左右。(杨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