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厅长向守都应邀新华网访谈

04.08.2017  14:56


    近日,副厅长向守都应邀新华网访谈。

  向守都指出,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全省共建立了106个国有林场,森林面积555.2万亩。几十年来,广大林场职工在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保障能力十分薄弱的环境下,坚持“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原则,不畏困难、努力工作、甘于奉献,为国家生态保护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林场功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支持政策不配套等问题越加突出,大部分国有林场实行与其公益服务职能不相适应的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管理,困境越陷越深,以致林场职工生活无保障、社会地位低、生产条件差、森林资源保护乏力、森林经营管理粗放、人材匮乏、职工年龄结构老化等一系列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的十分关心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和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听取这项改革工作汇报,多次深入林场、林区调研指导,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改革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内容十分丰富,简单点说就是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

  我省地处长江、珠江中上游,是典型的高原喀斯特山地省份,生态环境脆弱。省委、省政府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将“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贵州各项工作的总纲。我省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量虽然在全省占比不高,但这些森林主要分布在江河两岸、公路沿线、水库、湖泊和城镇周围,其森林资源不仅生态区位重要,而且集中连片、林分质量好、防护效益高,是我省森林资源的精华所在。实施好国有林场改革,就是要推动国有林场实现科学发展,并激活其在生态建设中的引领示范能力,这对夯实我省绿色发展基础、对促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贵州作为经济落后省份实施国有林场改革信心十足,但困难重重,一是资金压力大。此次改革将11个森工林场转制为公益事业单位后,有7个县的每年财政新增支出将超过1000万,黎平县、赤水市平均新增支出都在4000万元以上。二是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等根本性问题难以通过一次改革在短期内解决,需建立健全一系列有利于规范管理、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配套制度。三是可持续发展难。木材采伐停止了,但森林培育艰难起步,林业产业没有形成,加之国有林场大多地处条件艰苦、信息闭塞的深山林区,林场职工平均年龄较大,学历水平较低,人才极其短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国有林场的健康发展。

  目前看来,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总体平稳、有序。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仍然是抓紧落实国有林场机构编制、职工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等既定任务。一是要加强督促检查。随时跟踪各地任务落实情况,适时组织开展督查督办行动,力争全省国有林场改革主要任务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明年上半年完成省和市、州级检查后,申请国家验收。二是加强森林资源监管。落实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建立满足国有林场需求、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日常管护机制。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绩效考核、人才培训机制等,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林场工作。四是加强建设资金支持。加大对部分新增财政支出较大县的转移支付力度,解决管护用房、路、防火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利用产业发展项目引导林场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基地,盘活国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