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动的时代价值——写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题:弘扬劳动的时代价值——写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
新华社记者
2017年,又一个“五一”向我们走来。
提到“五一”,人们就会想到“劳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正在推动我们迈向伟大复兴。当下,劳动意味着什么?它的时代价值又如何体现?让我们一起去探寻。
29日5时,大部分人还在酣睡。广西南宁友爱广场上,环卫工人覃丽梅已挥舞着大扫把,清扫着广场的每一个角落。清晨第一缕阳光出现,洁净的地面被映衬得闪闪发亮。
柳钢焦化厂原料车间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陶柏明正在一节节运煤车皮中穿梭,为提高卸车效率琢磨着每一个工作流程的优化。
在广州,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铁二局项目书记马朴亭已经开始检查施工现场,研究布置当天的施工任务。自从去年初他担任广州项目书记以来,依靠科学管理和以身作则,把这个曾经信誉评价落后的项目部带到现在的名列前茅。
这些,只是我们身边每一名普通劳动者工作的瞬间……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人也对劳动的价值感到迷惑,劳动如何找到自己的时代价值坐标?
“别人一天扫一次地,我扫三次;别人只考虑自己的工作是否干完,我考虑整个班组的生产效率能否更高。劳动创造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金钱上,更体现在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推动行业进步上。”陶柏明说,正是通过立足岗位,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劳动,他实现了从一名火车皮清洁工到企业中层领导的转变。
柳州市总工会副主席韦红革认为,劳动价值的体现,除了经济上的价值,还有技术效益、社会效益,单纯看哪一方面都不全面。现在一些人去追求所谓的捷径,只看到别人的成功,没看到背后的付出。觉得不用付出太多,就能得到很多回报,是对劳动创造价值含义的误解。
“这个社会不能全都是老板,也不能全都是工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的劳动都有自己的价值。”马朴亭说,每个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把自己放在合适的社会分工中,能够通过劳动把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并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就是劳动价值的体现。
“劳动究竟是什么?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还是施展人生理想的途径?”在网络论坛里,有人提出这样的困惑。
“劳动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当自己付出能够带来清洁干净的环境,给市民带来愉悦的心情时,才体现出劳动的意义。”覃丽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浙江省三门县35千伏亭旁变电站,记者看到了戴着安全帽,穿着绝缘服,在电网杆塔间指挥忙碌的国网三门供电公司运维部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项修波。
“劳动现在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更多的是体现创造性和精细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内涵更加丰富。”他说。
项修波从普通的农电工学徒到供电所长,再到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十佳服务之星”,他一路钻研电工知识,写下了1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如今他负责全县的电网编制规划、运行维护,成了真正的“大梁”。
今年劳动节,国网浙江椒江区供电公司大陈供电所所长王海强又一次与“假期”无缘,他要在台风季节来临前“把一切功课做在前面。”
王海强19岁参加工作,28年坚守生产一线。每年持续几个月的防台风工作都会让他感觉“脱了一身皮”。但他却很有成就感:“当灯光亮起的一刻,你会发现这种付出是值得的。”
中国劳动学会专家孙群义认为,在任何时代,劳动创造价值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当前一些人对此观念产生一些疑惑,主要是由于劳动的形态越来越多元,更倾向于智力劳动、复杂劳动。劳动者需要的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劳动中展现个人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全国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巨晓林说,工作的意义不只是为了获取回报,还有很多行业精神、社会价值更值得追求。尤其是当技术创新为行业发展、国家事业、百姓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有人说,专注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东西。像石油“铁人”王进喜那样“钻”的精神,已经离我们而去。现实,是这样吗?
“社会节奏的确在不断加快,但是真正能够在市场经济大浪淘沙中发光的品牌,都是凝聚了工匠精神的产物。”孙群义说。
在天津海鸥表业集团高级技师、有着“中国钟表大师”之称的李家琦看来,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的代表,而“精益求精”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
李家琦曾率队参与研发中国首款“两问表”。有一个零件的加工难度极大,长度不足1.2毫米,宽0.5毫米,上面还有一个直径0.3毫米的孔,相当于一颗芝麻的四分之一大小。李家琦与同事废寝忘食,潜心钻研,开发出了一整套全新的加工工艺,圆满完成了加工任务。
36岁的廖吉星是贵阳开磷化肥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从业12年来,正是凭着精益求精、不断前行的精神,他申请了260多项专利技术成果。
“就是盯准了目标一头扎进去,再苦再累都不放弃。”廖吉星指着身后一条年产3万吨工业级磷酸一铵的生产线说,“这条生产线历时4年才研发成功,申报了20多项技术专利,有几项还是行业首创。”
廖吉星说,那时想法不过夜,一有新点子,团队就马上开会讨论,经常到凌晨。上千个日夜的努力,最终成功研究出用湿法磷酸直接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的新技术,99%的产品纯度优于国家标准。2016年,他被评为首届“贵州工匠”。
在各行各业,这种工匠精神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雷达罩成型班的张新宝,在与雷达罩结缘的17年里,用双手诠释着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他说,如今的确有一些人不愿意钻,都追求速度,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但慢工才能出细活。
让劳动的人们都享有尊严
因行李多而被拒载的农民工、因停车争执而被打的保安、因满身尘土而被嫌弃的建筑工人……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不可否认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仍然任重道远。
如何让劳动的人们都享有尊严、感到光荣?
“劳动光荣绝不能仅仅是口号,而需要付诸踏实践行。”民革吉林省委副主委郭乃硕表示,要不断健全劳动法律体系,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在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特别是职业技能素质方面要拿出更多具体措施,提升劳动者就业生存发展能力,破除发展障碍,“让劳动者获得物质上的保障”。
孙群义认为,经济转型的根本是人的转型,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下,需要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让更多人成为现代化的“金领工匠”。“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搭建机制,引导人们将社会发展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部部长王俊治表示,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不仅要在劳动节时弘扬劳动者的贡献和付出,更要在平时下工夫,使尊重劳动成为贯穿社会生活的主流价值,让每个劳动者都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记者樊曦、齐中熙、黄浩铭、胡星、骆飞、郭翔、吴书光、梁天韵、叶昊鸣)
[责任编辑: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