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劳模创新工作室:企业创新“孵化器”
中新网贵阳11月19日电 (刘鹏)“当下,劳模不再仅仅与‘出力流汗老黄牛’画等号,在高科技前沿,他们同样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11月19日,贵阳卷烟厂二车间副主任技师、全国劳动模范贺思建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19日,记者跟随贵州省“工会活力在基层”大型采访团走访了贵阳市多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今,这些工作室不仅发挥着劳模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劳模精神传播的“基地”,更是企业创新的载体,通过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优秀职工“传帮带”作用,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以劳模的名字命名,由劳模“担纲领衔”,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唱主角”,以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攻克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为主的创新工作团队,是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发射源”,对企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每一次的维修中,工作室的成员们都会把积累的经验编纂补充进入规范性的质量防控手册,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为操作人员和修理人员提供了直观的质量防控和故障快速处理方法。”贺思建介绍,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对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提高职工素质是一种创新探索。
据了解,贺思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从筹建开始,就致力于将众多高等技师的经验转化为实际助推车间提升生产效率的动力源泉。且通过建立故障诊断处置经验库、技术难题一览表等举措,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了公司生产车间攻克各项技术难题的中坚力量。
“工作室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也是一所人才学校,同时还有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会一直延续下去。”贺思建说。
多年来,贺思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团队完成了技改创新项目十余项,分别获得厂里以及全国烟草行业的奖项,不仅在提高企业生产设备效率方面成绩突出,还培养出了高级技师3人、修理技师10余人和后备修理人员20余人。
同样,花溪农商行吴勇劳模创新工作室以“金纽带”撬动小微企业金融资源,用小产品打开大市场,使企业经营活动不断创造新业绩。
“但是,如何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管理,发挥好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保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贵州花溪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吴勇表示,劳模不仅是头衔更是一种义务,建议要尽快完善该支部相关议事规则,使得劳模党支部真正发挥作用。
据了解,2014年,贵州省设立了307个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建立起来后,重在引领职工在经济技术创新上发挥作用,成为企业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练兵场”,不断培育创新成果,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以贵阳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该市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84项,科研创新成果192项,获国家专利19个,创造经济效益近5亿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