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牵手莫斯科,唱响“中国好声音”
21.10.2015 16:15
本文来源: 贵州地方新闻网
今年5月俄罗斯启动从首都莫斯科往东途经下诺夫哥罗德、喀山和叶卡捷琳堡等国内最大工业和科研中心城市的高铁项目规划。这条高铁线路最终将通往北京,但目前工作暂时围绕第一阶段即莫斯科至喀山段展开。(10月18日人民网) 北京这一词语无疑成了今年年度互联网最为火热的中国代名词,究其最根本原因就是北京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尤其是9月上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成功举办,以及9月下旬国家政府首脑出访美国,带动了北京与西雅图经济贸易新往来的发展,为世界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此次,北京与莫斯科因为“国造”品牌高铁动车组牵手成功,再一次见证了北京在国际舞台上的硬实力。同样作为世界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和俄罗斯,在经济合作、贸易往来、人文地理等方面,有着太多的共同语言,互利共赢的双边贸易合作关系,把北京与莫斯科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北京成功牵手莫斯科,为高铁连接两国首府奠定了经贸互信的关系,对于两国民众而言,更胜似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期盼。 莫斯科至喀山段高铁全长770公里,途经居民总数超过2500万人的俄7个联邦主体。全程共设15站。运力方面,根据战略计划研究所的统计,高铁投入使用后的前几年年客运量预计可达1050万人次。这是俄罗斯严格意义上的首条高铁线路,在其民众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引入竞争机制参与高铁建设无疑是对其最为有利,一时间来自欧洲、中国、韩国以及北美的企业均表现出参加该项目的兴趣,俄罗斯当然是在物美价廉的竞标书中抉择,寻求利益最大化。最终,来自中国的企业拔得头筹。 而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会在与高铁传统领域强手林立的对手中抢的这份高铁蛋糕,就其原因莫过于中国目前拥有高铁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俄罗斯专家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中国设计建造的高铁总里程已超过1.5万公里。有些线路是在类似我国的气候条件下修建的,如2012年建成开通的哈尔滨至大连高铁。此外,中国的工程学最初是在苏联工程师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因此我们在技术上有共同语言。” 多边贸易关系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多方的共同参与。北京成功牵手莫斯科,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掀开了中国经济发展开门红的良好势头,为中资企业顺利跨出国门,唱出了以共赢促发展的中国好声音。
本文来源: 贵州地方新闻网
21.10.2015 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