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比40北京险胜 巴赫:这是安全和历史性的选择
44比40北京险胜赢得2022冬奥会举办权
巴赫:这是安全和历史性的选择
昨天傍晚的吉隆坡会展中心有欢声笑语,也有潸然泪下。44比40,北京在与阿拉木图的竞争中最终胜出,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权。随后北京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张家口市市长侯亮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签订了《主办城市合同》。巴赫表示:“这是安全的选择,也是历史性的选择,我们坚信中国北京一定会兑现承诺!”
已预见选票如此接近
对于44比40的4票之差,巴赫表示自己和同事们其实已经预见到了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北京和阿拉木图的申办理念是两个迥然不同的申办理念。这个申办过程在《2020议程》推出之前就开始了,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两座城市都在申办报告中非常努力地拥抱《2020议程》。”他说,“我们在阿拉木图的申办报告中看到着重强调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块,北京的申办报告中则更多是凸显出青少年这一块。这样的选择对于国际奥委会委员们而言很难,我们预期的投票结果就会非常接近,在洛桑(今年6月)陈述之后就有这种感觉,而且从委员们的反馈中也看出他们是在认真思考做选择。”
3亿人上冰雪是郑重承诺
北京申冬奥代表团昨天在陈述中表示,作为负责任的国家,中国言必行,行必果,会兑现所有的承诺。在众多承诺当中,到2022年实现3亿人上冰雪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承诺之一。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昨天表示,2022年冬奥会来到中国将会极大刺激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带动3亿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目前有100多万青少年经常参加到冰雪运动中来,可以说近20年来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迅速。20年前中国的雪场不足10个,现在达到500多个,去年仅仅在张家口增加了20%的滑雪人口。”北京申冬奥代表团成员魏纪中此前也曾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如果申办夏季奥运会满足的是显性需求,申办冬奥会则是顺应了老百姓的潜在需求,或者说是享受性需求,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冰雪运动中来,是先有需求,再有申办。”
这是安全和历史性的选择
在投票开始前,国际奥委会委员霍震霆曾说:“北京有过这样(举办奥运会)的经验,2008年奥运会也办得最好,还是交给北京最为稳定。”尽管在陈述中,阿拉木图也作出保证会100%履行对国际奥委会的承诺,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甚至表示,如果将2022年冬奥会交给阿拉木图,“国际奥委会将在未来7年中高枕无忧”,但是北京“兑现承诺”的能力继2001年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之后,再一次打动了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中国有丰富的经验,曾经组织过成功精彩的体育盛会,这是安全的选择,也是历史性的选择,我们坚信中国会兑现承诺。”巴赫说,“北京将成为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而且是在14年之间,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兑现承诺是最好的庆祝
当被问及会如何庆祝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时,王安顺表示,把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和兑现对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承诺就是最好的庆祝。随后他介绍了北京在未来7年落实申办承诺的构想,“在未来的7年里,我们将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规定,全面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秉持 ‘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一起,认真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充分利用2008年奥运遗产,并在2022年留下更加丰厚的奥运遗产;推动中国冬季运动的推广普及,带动中国3亿人上冰雪。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版撰文/本报吉隆坡特派记者 王子轩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计票器坏了是意外 结果是公平公正的
去年巴西世界杯前夕,国际足联在圣保罗召开大会,进行投票时发现电子投票器坏了,结果临时改为举手投票。这一意外昨天又出现在了国际奥委会投票选出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的现场,面对个别记者提出的质疑,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计票器坏了是意外,结果是公平公正的。
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顺利用电子投票器选完了2020年青冬奥会的举办地,然而在随后的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投票中,电子投票器坏了。面对这一意外,国际奥委会不得不临时更改投票方式,采用传统的纸质选票进行人工投票,几名工作人员抱着一个选票箱走遍会场,保证每一名具有投票权的委员都能完成投票。
“我可以告诉大家,第一轮无效是检票员的决定,他们要求再进行一轮,因为电子投票系统出了问题。”在公布结果后新闻发布会上,巴赫率先对这一意外进行了解释,“其实这也不令人意外,因为大家都知道,设备是要经常更换的,所以我们后来换成了传统的投票方式。”
即便巴赫进行了解释,但是在发布会现场仍旧有记者提出质疑,这样的插曲容易令人产生投票遭到操纵的怀疑。对此,巴赫立即予以反驳,“这是一个不公平的问题,有很多不合理的揣摩。是设备出了技术问题,所以换了另一种方式,检票员慎重起见做了进行新一轮投票的决定,因为这样可以保证符合各方利益,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结果。”
大杨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宣布大厅走出,乐开了花的大杨扬气喘吁吁,不仅仅是因为兴奋,还因为这次申办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现在的大杨扬有孕在身,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算一个半人吧。”
在这次申办工作中,大杨扬由于是中国籍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所以她没有投票的权利,只能和另外两位中国籍执委于再清和李玲蔚一起尽力公关拉票。她曾经对于再清表示,自己由于身体状况(怀孕),虽然无法做到全力以赴,但会做到尽力而为。连日来在吉隆坡会展中心,经常能看见穿着平底鞋走动的大杨扬,不是在参加陈述演练,便是和国际奥委会的同事们交流。
“他(她)让我自己更加珍惜这个机会,给了我更多的勇气。”申办成功后,大杨扬看着自己隆起的肚子说,“也感谢所有人记录了这一段,让他(她)长大以后知道和我一起经历了这一段。”战役终于告一段落,现在她最想做的就是回家,因为家中还有另外一个孩子让她牵挂。
大杨扬给北京申冬奥代表团的陈述打了100分,最终也如愿以偿,不过这也预示着未来7年还有更多的任务。她说:“在运动场上代表国家参赛,今天作为另外一个身份继续代表国家参赛,非常非常荣幸,也非常非常激动。现在最大的憧憬就是能够有更多的人参加冬季项目。在组织比赛和其他各种方面,我们已经通过2008年奥运会和2014年的青奥会证明了自己,所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冬季项目中,是我下边7年所希望做出的贡献。”
姚明:永远感谢伟大的对手
在昨天的最终陈述上,姚明一开始就展示了自己独有的“姚式幽默”,“大多数篮球比赛赛季都是在冬天,如果这么算的话那也可以算一项冬季运动了。”作为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中国运动员之一,姚明的精彩陈述无疑加分不少,“现场的气氛感染了我们,发挥比预想的好。至于开始那个玩笑,总得调节一下气氛吧。”
虽然轻松自如地开着玩笑,但是在身材高大的姚明心里还是有点儿小紧张的。“经过那么多次的演练,现场还是不一样,我想我可能还是犯了一个小错误,毕竟英语不是我的母语。有一些2000年悉尼奥运会第一次入场那种感觉,不过我们都是比赛型选手,一上场就都忘了,我们已经把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发挥到极致了。”他说,“我不认为这是一次表演,这是我们自己内心声音的呼唤,这是我们内心希望奥运会再次来到中国。有幸运之神眷顾,申办冬奥会一次就成功了。”
阿拉木图的陈述在北京之前,但是姚明并没有看,因为这个时候“更应该关注自己”。不过当最终结果公布之后,他向阿拉木图送上了自己的祝福。“难保总会有挫折,如果把奥运会看作一场爱情,每次申办都是一次约会,这次也许没有对上,但不应该失去信心。”姚明说,“对阿拉木图表示感谢,没有他们的好表现,也没办法让我们展示最好的自己。体育永远要感谢伟大的对手,才能创造精彩的比赛。祝福阿拉木图日后好运,他们最终会获得属于他们的。”
张利:为宣传片配音信息最重要
北京申冬奥代表团的陈述进行没多久,很多人就被短片《万事俱备》中解说的声音所吸引,一口正宗标准的英国伦敦腔。为这部短片配音的不是正儿八经的配音工作者,而是在北京冬奥申委担任工程规划技术部负责人的张利。
《万事俱备》这部短片的配音人员原来是北京冬奥申委公关团队寻找的人选,但是后者对于最终的效果并不满意,结果将目光投向了一口伦敦腔的张利。张利说,“我一开始是不愿意去的,但是他们(公关公司)坚持要我去,对我的声音比较满意。(声音迷人?)我倒是这几年经常听到这种说法。”
张利小时候的英语老师便是一个英国人,可以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清华大学修完所有学位之后,他又去了美国哈佛大学深造,不过美式英语并没有对他的口音有所影响。张利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出国之前我这口音已经定型了,所以怎么也改不了了。而且在美国,这种‘伦敦腔’反而挺受欢迎,他们对这口音有好感。”
也很凑巧的是,《万事俱备》的解说词几乎全部取材于张利之前在洛桑陈述时的内容,只是公关团队根据需要加了一些修辞。于是在北京,他只去了一次录音棚便顺利过关,整个时间也就20分钟左右。他说:“当时有一个指导在旁边不停跟我说在什么地方停顿,什么地方加强语气,因为我可能说的比较平淡吧。不过我想,声音不是最重要的,信息是最重要的,只要传递清楚了就可以了。”
李妮娜:终于拿了一块“奥运金牌”
从来都是笑容满面的李妮娜昨天哭个不停。她说:“在宣布之前,我看到了索契的宣传片,有点触景生情。我在奥运赛场上没有拿到金牌,这次通过我的努力,我们拿到了一块金牌,也算圆满了吧。”
在最初的陈述人安排当中,李妮娜并不需要发言,但是这一安排后来变了,她需要在昨天的最终陈述中代表北京申冬奥代表团向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发出邀请传递信息。“我真的想过放弃,不想因为我个人影响整个陈述的质量。”她说,“我第一次上台陈述(演练)的时候,手在抖,声音也在抖,下来之后王市长和刘鹏局长就安慰我说没事儿,这是第一次,还要改好几版稿子呢,慢慢就习惯了。”
领导没有骗人,稿子改了好几版,每一版都有新内容,这就意味着要重新准备。7月16日左右,最终稿终于定了下来,李妮娜要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准备就绪。她说:“虽然只是两分钟左右,但是有一些单词真的是很难,这些英文有不少古老的说法,就像我们的文言文一样,平常我也不会接触这种说法,所以记住很费劲儿。我和姚明他们都有聊过,结果我真的是只能拿中文标那个音,一遍一遍熟悉,一遍一遍熟悉,到现在能讲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妮娜赢得了最后的战役,她给自己打了满分。她说:“今天气氛不一样,一直很高昂,提着劲儿,坐那儿也不觉得累了,平时坐40多分钟腰都要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