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北郊水库69户村民搬离“水缸”

08.11.2014  01:01

日前,随着白云区大山村最后69户村民搬离北郊水库一级水源地保护区,白云区成为贵阳市第一家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搬迁工作的区县。

1.5亿元为69户村民建安置点

移民外迁,向来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北郊水库水质与贵阳市民的饮水安全、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要保护好这片一级水源地、保护好市民的“水缸”,必须让水源地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消失,库区才能形成不被打扰的自然生态系统,水质才能得到良好保障。

贵阳市北郊水库位于白云区牛场乡东南部,水库旁居民较多,又无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直接影响水库的水质。为进一步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群众健康,白云区将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列为重点,对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自然村落进行搬迁。

白云区区委区政府制定方案,成立了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耐心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并落实1.5亿元为搬迁的69户村民修建安置点。10月24日,最后5户村民搬离了北郊水库一级水源地保护区。

从山沟搬到集镇,迎来新生活

昨天上午,在牛场乡小坝山安置小区,记者看到,一排排两层小楼错落有致,道路整洁干净,村民的生活条件相比原来,有了很大的改善。

看着眼前的美景,徐再录老人很兴奋:“环境好,房子宽敞,住在里面大家都很高兴。

自1998年北郊水库开始筹建为贵阳城区居民的又一“水缸”后,水库片区再没新建任何建筑。多年来,徐再录一家5口一直住在土坯房里。更严重的是,北郊水库蓄水后,周围成为地质灾害区,一下雨便面临滑坡的危险。

你看,这里就是下雨后房子裂开的口子。”指着手机里的照片,徐再录感慨道。

如今,这个在山沟里生活了50多年的庄稼汉搬到了新住处,迎来了新生活。“离开库区,搬进新房,就算下雨也可以安安稳稳睡觉了。”更让徐再录高兴的是,以前要走1个小时才能到达的集镇,现在就在新家门口,到乡政府只需走10多分钟,买东西、进城、办事都很方便。

搬到新小区,按各户原住面积免费置换,如果想要住更大的房子,每平方米只需补899元。这种好事,上哪找哟!”村民徐庭祥对于新房,也是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