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学院:以党建带发展 综合实力逐渐增强
“十二五”期间,医学人文学院在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党建带发展”为抓手,按照“常规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提升”的总体要求,努力提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呈现出人才队伍知识结构渐趋合理,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人数稳步增加,学科类别日趋多样化、综合实力逐渐增强的良好态势。
实现机构合理调整,学科专业拓展升级。医学人文学院紧跟社会发展和学校“申博”“申大”步伐,秉持“创医学教育新路 塑中医人文精神”理念,以项目申报建设为载体,使学院机构合理调整,学科、专业得以升级拓展。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在西南地区处于同行院校领先水平;中医心理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并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申报“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成功获批,逐步开展基地系列学术活动、课题申报等常规工作。申报人社部“国家心理咨询师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报名点”培训基地也随后获批。
医学人文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科研成果逐步攀升。截止目前,共获省部级课题5项,厅局级课题30余项,院内课题10余项;教职工论发表文近100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编写教材及学术专著10余部。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我院教师分获贵州赛区理工类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各1项;学校教学成果奖1项。成功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教学科研平台经费200万且心理实验室在中央财政支持下扩建为心理实验中心,下设综合心理实验中心、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应用心理实验室、基础心理实验室,使用面积约900平方米,且拥有总价值近300万元,178台件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其中从德国进口的“64导事件相关脑电位系统”,北京同仁光电“脑功能分析仪”等仪器设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生活动丰富多彩、人才培养初现成效。近来,医学人文学院代表学校参加省情知识竞赛、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多彩贵州大学生舞蹈大赛等省级大赛分获一、二、三等奖,五月的鲜花、关工委征文等竞赛排名前列,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阳光班级竞赛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陈秋权同学被授予“全国十大自强之星”光荣称号,谭晓兰等同学被授予省教育工委“树当代大学生党员形象标兵”,何健等同学被授予省教育工委“大学生三下乡优秀服务队员”。
展望“十三五”,医学人文学学院将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在三方面狠下功夫。
调整优化现有机构,扩大办学规模。为顺应学校“申博”“申大”发展目标对人文社科的高要求和提升人文社科的持续发展力,我院拟建议将“医学人文学院”更名为“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同时增设“健康管理学院”;新增设的学院与“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暂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待时机成熟再各自独立。根据我校现有的人文社科的基础,拟增设法律硕士和心理学专业硕士2个硕士专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药经济学专业、医药电子商务专业、健康管理专业等4个本科专业。随着新专业的开设和增加原有专业的招生数,我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每年的招生数应力争达到600人左右。
加快学科建设步伐,不断提升教学实力和教学水平。依托中医心理学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一支在全省范围内有影响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依托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加大法学和管理学的学科建设力度,近两年内力争获得省级重点学科;加大专业硕士建设力度。在做好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的基础上,力争在近两年内获得1-2个专业硕士点。抓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夯实教学管理,提升教学内涵,凝练教学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
加快研究中心一体化平台建设、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实现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建设,完善规范研究中心管理措施,整合校内外研究资源,吸收发展优秀人才,组织交叉学科、跨学科科研项目申报,尤其是针对服务地方建设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积极申报省部级、国家级课题,力争多产出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