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国办印发深化医改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
推动医改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专家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王思北、胡浩、吴晶)中国政府网9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这次总结在医改进程中具有什么意义?2015年医改有哪些工作值得期待?究竟该如何认识我国医改的推进难度和力度?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
问:为什么要公布2014年医改工作总结?
答:所有政策都是一方面需要方案,另外也需要回顾总结和评估。通过对过去工作进行总结,并对社会公布,值得肯定,是一种负责任的体现,对各级政府也具有示范作用。面对政策,我们不仅要落实和部署,还要总结,看看有哪些进展和问题,从而推动医改纳入良性循环轨道。
问:2015年医改工作有何变化?
答:2015年医改格局有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一、公立医院改革已经放到了工作任务的第一位,改革的部署更加具体化、系统化。除了4个省启动综合改革试点,还有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二、在医保方面强调完善筹资机制和管理服务,医保不仅是人人享有,还要有高效、精细、可及的服务。三、现在将发展社会办医作为一个独立的改革措施提出,一方面要鼓励发展,同时还要纳入统一监管体系。这是对医疗服务体系重要的丰富和发展。四、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从生产流通到准入使用各环节都打通,表明政府对药品领域的认识更加系统和完整。五、过去把分级诊疗看成一项措施,现在我们将分级诊疗作为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调整的一步,提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这不仅是对医疗服务的供方提出要求,也是对需方提出要求。这是对医改的不断深化、总结。
问:如何认识医改推进的难度和力度?
答:应该认识到,医改的力度和深度都在加强,各方反应不一、褒贬不一,有很多原因。首先,医改就是利益格局调整,我们要优先考虑患者的利益,同时也要对医务人员的利益有合理安排。此外,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呼声、反映、诉求,也要理解和倾听。国际经验证明,只要是调整肯定会引起反映,医改不怕有不同声音,应该有一个渠道去沟通和交流,有平台来形成更多共识。当前虽然经济社会形势一直在变化,但只有达成共识才能应对变化,没有共识和合力,改革会很困难。我们也必须强调,医改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不可能指望所有问题都在某一段时间全部解决,而是在变化中不断推进和完善。
问: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推进医改,有没有共同规律可循?
答:医改是一道世界难题,应该讲有一定规律可循。从治疗角度讲要遵循社会医学的基本规律,来确定预防和治疗的关系。在政策整体设计上,既有公共管理的理念,要重视公平正义,同时还要重视经济效益。医改哪个国家都在做。对待医改,既不能看得太简单,也不能看得太神秘,只有认识清楚才能正确对待。从国家政府来讲,只有清醒认识、把握和调整利益格局,才能更有信心和准头去推进医改。
问:医改政策如何真正落到实处?
答:过去一讲医改就是试点先行,其他地区可以“置身其外”;还有过去往往是“独善其身”,先改其他地方、环节,不要改我,现在这样做就不行了,医改更多是全局方面的,独善其身不行。现在中央对包括目标、方针和主要政策要点等系列政策都有比较详细部署。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不同,中央政策不可能过于细化,还是要结合地方实际给予其探索空间。因此,地方政府就要出台可行的、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办法,不重实操会空谈误事,否则医改没法推进下去。
比如百姓看病拿药,这次文件明确,要考虑患者到基层就医用药的供给。具体到地方,地方应当研究当地居民的常见病、常用药是什么,并保证配备等。再如分级诊疗,过去患者不愿去,也是担心基层医院有无合格的医生。应该把上级医院的优势医疗资源和基层医院衔接好,这方面做好了,患者自然也愿意去基层医院看病。类似的细节问题都要重视。
问:还有什么关键因素决定医改成败?
答:有关领导在推进医改过程中的执行力很关键。这次文件提出“主要领导对医改工作负总责”,就是要求领导要做医改专家,身体力行,脚踏实地去践行,抓具体、抓细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医改。在推进中,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过去对医改有不同意见甚至争执,往往是站在自己角度看待其他系统和部门。从患者、到医院、再到医保方面都各有难处,做到换位思考也许就有了解决方案。另外,医改涉及编制、财政等诸多扶植政策,此次文件中把形成合力作为重要的一环提出来,也要更多地换位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