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一带一路”启动“超级规划”时代

14.03.2016  21:18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战之年。在3月3日至3月14日召开的“两会”中,“一带一路”无疑是各位代表和政府官员热议的“高频词”之一。

  “一带一路”不仅是我国提出的对外发展合作倡议,也是国内调整与区域发展战略。在此次“两会”中,代表们从各地区优势和职能领域出发,积极协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政府国内外统筹发展的“超级规划”,为我国“十三五”建设描绘出宏伟蓝图。

   对外关系中的政治与经济统筹

  “一带一路”建设中互联互通伙伴网络中的双边节点、次序选择以及重大项目的规划、落地,都是中国统筹考虑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结果。

  “一带一路”建设优先发展“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五方面的互联互通。这五方面的联通领域不仅是域内国家合作深化和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政治经济统筹发展的体现,有利于中国与“一带一路”域内国家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且可以通过相互依赖的深化,强化政治上的信任和战略伙伴关系的构建。

  “一带一路”是开放的,中国正以双边为节点有序的缔结“一带一路”伙伴关系网络。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同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巴、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建设已经做出了先期示范,在基础设施、金融、人文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收获。同时,我国还通过一批标志性工程项目,如“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匈塞铁路、雅万高铁、中老、中泰等泛亚铁路网建设。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曾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抓住沿线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启动一批条件成熟的港口、铁路、能源资源开发等战略性合作项目,提升陆路、海路通达水平。

   国内转型中的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统筹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我国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提出的对外战略,也是顺应国内经济新常态而提出的内部调整和转型战略——我国经济结构已经进入结构性调整的新常态,出现两方面的不均衡:一是产业发展不均衡,重化工等产业过剩与高科技与高端服务业等产业发展不足并存;二是区域发展不均衡,亟需统筹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促进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体系,经济获得快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参与全球市场的程度不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区域产业同构化、人口和经济集聚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匹配,要求我国必须统筹解决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可以通过扩大海外市场、实现国际产能合作,为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动力,而且通过将“一带一路”规划与国内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协同推进,从总体上优化和协调我国区域发展格局。

  “一带一路”通过促进中西部地区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开放水平,使之融入全球分工和价值链体系。而且,域内国家的共同发展,将会形成新的市场和经济增长中心,为我国中西部省份和福建、广东等西南省份提供广阔的经济发展空间。此次两会中,各地方和企业家代表纷纷表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已率先部署“一带一路”规划和“一带一路”项目计划,希望加入到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内外协同中的对外开放与国内转型的统筹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国仍面临国内不同区域和领域的开放水平差异,“引进来”的水平不高以及“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规模不平衡等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通过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深度经济合作,将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并将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升级。同时,通过鼓励中国企业和资本“走出去”,拓展我国企业利用海外市场和资源的能力,有效实现“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在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过程中,通过国际产能合作、货币与金融合作、大贸易区建设、跨国政策协调等方式实现区域内深度一体化,同时带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政府间规划对接

  “一带一路”不仅涉及我国区域发展规划和跨境大型项目设计,还需要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府规划对接,实现项目、计划、政策的无缝连接。我国在通过开放性金融实现减贫和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国际开发性融资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特色。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国际规划合作,将资金、道路、政策、贸易、民心等互联互通同为议题。沿线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活力也将被进一步释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我国将会积极与沿线国家进行规划合作,通过工业园区规划、经济特区建设等方式,通过“规划先行”带动广泛的私人投资。同时,欧班列等大型跨国项目需要各国进行规划协调与对接。以政府规划合作为中心的国际发展合作模式很可能取代“华盛顿共识”以国内制度调整为中心的国际发展模式,成为国际发展领域的新实践。

   中国规划”向全球扩散:一种新的国际发展合作模式

  “一带一路”将是中国十三五建设的“超级规划”,这不仅表现为国内区域发展和产业调整的国内统筹、对外经济关系和地缘政治战略的对外统筹,更体现了一种内外统筹的国际发展观,最终将沿线国家的国内发展和中国的国内发展转型统筹起来,构筑命运共同体。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开发性金融和“中国规划”发展模式将向沿线国家扩散,使得以国际开发性融资为核心的跨国合作成为国际合作的一种新模式——中国的国内发展经验将向世界贡献出减贫、发展智慧和解决方案。(刘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