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对外开放赛道上,贵阳猛进
对外开放赛道上,贵阳猛进
半月谈记者 向定杰
屹立不倒的甲秀楼、蓬勃发展的大数据……如今说起贵州省贵阳市,外界的人们逐渐有了许多新的认知。
作为云贵高原上的一座山城,过去贵阳几乎没什么存在感,近年来依靠“气候牌”“产业牌”,这座新兴城市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赢得“中国避暑之都”“中国数谷”等美誉。
参观者在贵阳市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体验科技。杨文斌 摄
从打开山门到走向世界,从经济总量小到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开放是贵阳快速发展的关键。当前,贵阳以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得机遇,全力当好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火车头”“发动机”。
开放通道纵深拓展
“地无三里平”曾是困扰贵州发展的一个难题,作为省会,贵阳也被困其中。
2014年,贵广高铁开通,地处西南腹地的贵阳迅速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2016年沪昆高铁开通、2019年成贵高铁开通……高铁让贵阳融入“泛珠三角”等多个区域经济圈。
在空中,往来贵阳的航线也越织越密。2018年,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2019年,该机场开通国际航线增至25条。
立体交通引起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2013年开始,不沿海、不沿边的贵阳率先发展大数据,新产业、新业态增长迅速,对年轻人产生强大吸引。
“贵阳也有无人驾驶?”1997年出生的金风徐,2019年第一次走进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并在园区马路上体验了一把无人驾驶。很快,他决定加盟这家公司,现在已是总经理助理。
政策利好还在持续释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西部大开发的再升级,都让贵阳迎来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2020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持续扩大“交际圈”“朋友圈”,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产业平台日益夯实
每到周末,在贵阳市观山湖区的云上方舟购物中心,逛街的市民络绎不绝,这是贵阳综合保税区开展跨境电商、展销进口生活用品的一个载体。
近年来,贵阳高起点规划建设了贵阳综合保税区、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国家级平台,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医药、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贸易带来不小冲击。6月26日至28日,2020贵阳进出口商品网络交易会成功举办。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线上对接实现交易金额11.74亿元。贵州、非洲两地企业还“云签约”了总价值达660万美元的出口订单。
通过办展会促交流、谈合作,也是贵阳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贵阳已连续10年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连续5年举办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加上酒博会、贵洽会、中韩企业对接会等一系列活动,贵阳正在成为吸引外资、承接产业发展的热土。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一家企业申请建设工程,到底是先出具规划许可还是消防设计备案?这个问题曾让贵阳市清镇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涛犯难。
“查阅了两个事项的法定依据,结果互为前置条件。”王涛说,遇到这种互相“打架”的情况,他们很快协调相关部门,最终商定先办理消防设计备案,没有耽误企业办事。
2018年,贵阳启动产业大招商和营商环境集中整治“两大行动”,有针对性地对营商环境专项指标进行整治和优化,最大限度实现便民利企。
2019年,贵阳市企业开办、外资企业备案实现1个工作日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
贵阳市市长陈晏表示,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贵阳将继续拓展开放通道、建强开放平台、深化经贸合作、优化开放环境、壮大开放经济,努力稳住外贸外资,为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加油助力。
[责任编辑: 刘菲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