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近半轻生者患抑郁症 三类人群自杀发生率高
昨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记者走访了解到,上半年贵阳几家急救中心平均每月共接到20余起自杀事件,其中近一半由抑郁症引起。
记者从贵州省96999紧急救援中心得知,今年以来该中心每个月接诊的自杀案件为平均5至6起,高发时7至10起;120急救中心的数据也差不多。
作为一线救护人员,急救中心的陈医生表示,在其每个月接到的自杀的病例中,大部分病人都患过一段时间的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不接受正规治疗的话,会越来越严重,而重度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后,还会继续走上轻生之路。”陈医生说。
贵阳市心理卫生健康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陈昌海表示,每年到该中心咨询心理问题的人群,大部分属于不良情绪患者。不良情绪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引发抑郁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将要转入门诊接受临床治疗,而该中心每年大约有15% 以上的不良情绪患者最终被转入了门诊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而其中又有10% 的抑郁症患者会选择自杀。
“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干预治疗;冲动型自杀者事前也会呈现特定的情绪反应,这都需要心理专家及时介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陈昌海说,但是自杀干预机制在我省却处于空白状态。
陈昌海表示,贵阳心理卫生健康咨询中心是一家政府承办的咨询机构,但是业务分工不细,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囊括其中,贵阳建立完善的自杀干预机制十分必要。(本报记者 张梅)
■延伸阅读
三类人群 自杀发生率高
分别为处在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的人群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每年约12万人死于自杀,处在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的人群自杀发生率高,抑郁症、酒精依赖、重型精神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
“在自杀人群中,忧郁症患者约占一半,而冲动自杀的又占到了四分之一。”贵阳市心理卫生健康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陈昌海表示,处于更年期、青春期和老年期的人群是三大自杀群体,这三种人群的共同特征是情绪波动大,更容易走极端。
陈昌海认为,选择自杀的人群不管是不是抑郁症患者,普遍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即便是冲动型自杀,也是因为有心理承受能力差、认知较为简单、甚至以自我为中心等内因,再由“失恋、失学、失业”等外因诱发,以至于作出冲动的自杀行为。
虽然老年人是高危人群,但陈昌海表示,该中心甚少接到自杀老人的求助,甚至一年最多一两个老人会来咨询。“因为老年人心理更封闭,不愿接受外人帮助。”陈昌海说,据统计,城市老人比农村老人的心理幸福指数更低,心理问题更多些。■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