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水务局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稳增长
一、水利工程进展情况
截止9月底,新增2015年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9.35亿元,资金主要安排在骨干水源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方面。累计到位资金8.42亿元,中央、省、州、县到位率分别为100%、95%、60%。累计完成投资5.91亿元,占投资计划的63%,都匀平省等8个骨干水源工程总体形象进度达50%,建成296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0.35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累计发展耕地面积26.01万亩,新增小水电装机0.24万千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km 2 。
自2013年12月全省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启动以来,在全州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黔南州如期启动67座水库的前期工作,目前已累计完成26座水库、978口新打机井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下达16座骨干水源工程、608口新打机井投资计划共20.51亿元。开工21座水库(提前开工项目5个),开工率30%,高于全省平均开工率10.34个百分点;新打机井567口,到位资金15.73亿元,累计完成会战投资16.62亿元,占到位资金的106%。“三大会战”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到2020年将新增供水能力6.62亿m 3 ,加上同步实施的农田水利、抗旱应急等工程,力争到2020年供水能力达到19.5亿m 3 ,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当面积达到0.8亩以上,农业耕地灌溉面积达到288.8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率达40%以上,全面解决349.6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补齐“短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投资拉动,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目标,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生态建设。科学编制《全州水资源综合配置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为“十三五”规划奠定了基础。抢抓黔南州列入全国105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机遇,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积极谋划福泉凤山、都匀石龙、独山甲摆3座大型水库。以河道防洪为主、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相结合的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理念,成功打造贵定盘江音寨、福泉黄丝江边寨等河道治理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园、新型农村综合体建设。
(二)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督查督办。州政府印发了《黔南州加快水利建设“三大会战”推进水利跨越发展实施方案》(黔南府发[2014]19号),明确部门职责,统筹协调推进水利建设各项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面抓、业务部门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为水利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目前,累计完成26座骨干水源工程前期工作,预计2015年年底再完成24座水库前期工作,累计项目储备达50座,储备量为省级下达投资计划的5-10倍。累计开工21座水库。联合督查督办局采取“月调度、季督查、年考评”方式,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督查督办,确保工程建设形成“竣工验收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有效储备一批”良好机制和保障机制。
(三)打造高效农业,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先后投入3152.72万元在惠水涟江、龙里(含贵定)湾滩河开展山区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建设,投入3786万元在罗甸打造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县试点建设,提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试点采用喷灌、滴灌灌溉方式,转变农业用水大水漫灌灌溉方式。同时实施水价综合改革,执行“定额供水、计量收费、超额加价”的水费制度,通过水价杠杆调节,规范了用水秩序,提高节水意识,促进当地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如:贵定县通过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区现有农业企业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种植大户15户,农业经纪人85人,农业技能人才675人。实现经营收入达6.1亿元,带动农民2.44万人。流转土地3000亩,现种植蔬菜2000亩,年产蔬菜9000吨以上,年产值9000万元,净收益2700万元,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项目区主导产业种植总面积5.36万亩,粮经比由原来的64:36调整为现在的31:69,非粮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达91% ,助农增收效果明显。水利投入在促进了农业稳定和粮食增长的同时,对于物价水平的稳定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创新管理模式,加快工程建设。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引进咨询服务机构开展州级审批权限范围内项目技术审查,对项目阶段性成果提出更专业、更合理的意见,有效推进前期工作。针对建设管理技术力量薄弱实际,瓮安杜仲河水库采用PM项目管理,龙里窄冲、贵定花甲水库工程采用EPC总承包,都匀大河水库工程采用PMC项目管理总承包等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切实补充外来技术力量参与工程建设,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管理与服务水平。
(五)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措资金。由州、县两级共同筹措建立了1亿元州级水利建设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全州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及地方配套建设资金的临时周转,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前期工作经费不足、配套资金缺口问题。同时,采取专项过桥贷款、财政贴息、资产抵押、土地置换等融资方式,落实荔波尧柳、贵定小河、荔波大土、三都甲晒等项目州县配套资金。
三、存在困难及下步工作打算
我州水利建设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难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表现为骨干水源工程少,尤其缺少大型水利工程,供水保证率低。二是水利项目投资地方配套压力大。水利项目公益性强、投资周期长、回收慢,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地方财力有限,地方配套资金压力大。三是城镇、交通、水利建设等不同口径的建设项目涉及的移民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标准不一,存在同地不同价现象,造成工程征地拆迁难,影响工程推进。下步,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年底前力争再完成水利建设“三大会战”骨干水源工程24座水库前期工作,确保年内累计完成50座,为争取项目开工建设奠定基础。通过项目建设,扎实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镇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保障农村用水需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二)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加强与州财政、州水务投资公司的对接和联系,争取通过财政筹资或平台公司融资方式落实州级配套资金。督促县级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帮助解决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配套资金。
(三)全面加强资金监管。严格按照水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落实项目业主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保障资金安全。督促项目法人加快工程报量、审批,及时申请财政资金支付,提高资金支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