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区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居贵州省第一的背后

26.09.2014  12:05

    2012年号角吹响,区委、区政府下达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总动员令;2013年捷报传来,上年该区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95.5%,顺利通过实地验收并获得省级命名,首批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2014年捷报再传,去年该区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98.2%,位列全省第一。

    自吹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以来,该区围绕“全面建设首善之区、魅力之都、幸福之城”的目标,以临空经济区为主战场,以“疏老城、建新城”为主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济腾飞

    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该区以统筹项目为重点,推动项目为核心,服务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用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如何做好项目这一功课,招大引强是关键。南明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优化招商引资硬环境。同时,全力打造政务服务佳地,设立28个软环境监测点,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将行政审批事项由330项精简为124项,缩短业务审批和和办理时限50%以上,让“软实力”成为“硬支撑”。1-8月,该区引进省外资金190亿元,同比增长50%。

    该区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突出创新驱动,以名街商圈打造计划、楼宇经济振兴计划和现代物流发展计划推动服务业升级转型;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促进工业提质增速;以生产特色化、经营产业化、专业合作化提高农业特色化水平;以“世界眼光、国内一流、临空特色”定位临空经济区。在这一系列措施的鼎力支撑下,1至8月,南明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350亿元,同比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277.22亿元,同比增长17.4%。

    环境适居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南明区以“疏老城、建新城”为城市建设总纲,按照“统一规划、成片改造、综合配套”的原则,大力推进旧城棚户区改造。目前,该区启动了15个非集中片区改造工程。工程计划投资17亿元,改造面积约10万平方米,涉及1500余户群众。项目实施后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约4.3万平方米,新增近4万平方米绿地及公共开敞空间。

    该区建立健全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以“整脏治乱”工作为抓手,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速功能板块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内涵,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天然林保护,提升城市绿化、美化;以整治区域水环境为重点,切实抓好南明河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水源保护工作,让南明多些绿色、秀美、生机。目前,该区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分别达到40.74%、44.41%,2012年至2013年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

    群众满意

    该区始终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落脚点放在改善民生上,让小康创建成果更多惠及百姓。“老百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也是获益者。创建小康,我们更看重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更看重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区委书记张定超告诉笔者。

    南明区从解决民生热点难点入手,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完善保障为抓手,集中力量办好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保障、养老等民生项目,提升群众的物质生活保障水平。近几年,该区民生投入占区本级财政支出的65%以上。

    在满足群众物质需求的同时,该区还注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同时,通过开展“两严一降”专项行动,加大人防、技防、物防投入,完成全区175个村(居)委会综治工作站和社区警务室建设。1至8月,南明区刑事立案5013起,同比下降38.41%。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分别达93.9%、94.55%,均比去年有所提升。本报通讯员 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