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增加公办学校 让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

05.06.2014  09:32

  今年,南明区将新增花果园一期小学、花果园一期中学、首开小学3所中小学;到2015年,将新增9所中小学。同时,今明两年将分别确定10所民办学校作为民办教育管理机制改革试验学校,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解决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问题。

  据了解,南明区目前有公办学校78所,民办学校65所,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80427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占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的61.8%;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从2008年的23%上升到2013年的48.09%。

  “让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平等优质教育,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南明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晋平说。为了最大限度让随迁子女“有学上”,南明区通过新建、改扩建和学校标准化项目建设增加学位。

  据介绍,从2013年到2015年,南明区已建或将建中小学校20余所。同时,该区每年都对全区公办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按照城镇化建设和人口流动趋势合理调整和规划区域内中小学校布局,盘活现有存量。“我们还在全区公办学校中确立10多所接收随迁子女入学示范学校,比如狮峰路学校,随迁子女比例就达到90%以上。”张晋平说。此外,65所民办学校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随迁子女上学难问题。

  “但是,民办学校也是我们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是解决随迁子女‘上好学’问题的硬骨头。”为此,南明区在2014年和2015年将分别确定10所民办学校作为“民办教育管理机制改革试验学校”,通过“托管”、“半托管”、成立“智囊团”等方式助推民办学校发展。

  南明区还将对民办学校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实施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并明确各个试验学校的任务目标及具体工作,对初期试点学校的试验效果定期跟进,及时反馈调整;采取强牵弱、一对一配对的方式,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1 1”公、民办结对帮扶共建工程;对民办学校不定期随机抽查,了解学校的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促进民办学校不断提升。

  同时,南明区将进一步拓宽社会力量办学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通过独立办、合作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民办学校,以多元参与的办学机制,办高端民办教育,让随迁子女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本报记者 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