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调度 点对点帮扶——贵州黔西南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返岗就业见闻

24.02.2020  09:40

  新华社贵阳2月23日电 题:一天一调度 点对点帮扶——贵州黔西南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返岗就业见闻

  新华社记者李银、杨洪涛、郑明鸿

  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消毒处理……23日8时许,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云娇布依特色染织刺绣公司的扶贫车间,数十名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经过一系列“安检”后,进入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

 

  贵州省册亨县云娇布依特色染织刺绣公司工人在制作服装(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受疫情影响,订单堆积了很多。要尽快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公司负责人杨胜娇说,从17日开始公司陆续复工,争分夺秒加紧生产。

  连日来,记者在黔西南州多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看到,扶贫车间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全力促进“新市民”返岗就业。

  分区分级防控疫情,优先助“新市民”就业

  “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州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85万人,已于去年6月全部搬迁完成,他们大多数在中心城区集中安置,去年已实现有劳动能力家庭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疫情之下,能否就业牵动着每一名搬迁群众的心。

  疫情发生后,黔西南州采取“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流动性、严防聚集性”等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当地逐渐建立了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把“新市民”返岗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在贵州省兴义市洒金街道栗坪社区一家箱包扶贫车间,工人在检查产品质量(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疫情不担心,没班上才可怕。”兴义市洒金街道栗坪社区“新市民”蒋兰说,从她家到上班的车间走路只需10多分钟,现在每月工资25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小孩,现在上班一周多了,心里也慢慢踏实了。

  蒋兰的心态变化过程是大多数“新市民”的一个写照。随着扶贫车间陆续复工复产,越来越多“新市民”解除了“后顾之忧”。

 

  工人在贵州省册亨县高洛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山水鞋业的扶贫车间忙碌(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裁切、缝纫、上鞋底……在册亨县高洛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山水鞋业的扶贫车间,100多名工人紧张忙碌着。“很多员工要求上班,原材料、防控物资也充足,但不能一下子全部复工。”公司负责人胥乾慧说,即使上班,每个操作工位之间也要间隔1米以上。

  她说,员工中90%以上都是搬迁群众,必须仔细排查每一名返岗员工来源地、14天内活动轨迹,体温等各方面检测正常后才能上班。

  “复工复产要有序推进,疫情防控更不能丝毫松懈。”兴义市市委书记许风伦说,兴义市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促进“新市民”返岗就业。

  点对点“保姆式”服务,有序组织跨区域返岗

  21日12时46分许,155名当地外出务工人员从兴义机场乘坐专机飞往务工地宁波市海曙区。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外出务工人员心情都很复杂,既希望早点返岗上班,又担心盲目外出找不到工作。贞丰县者相镇翔云小区的宋菲也不例外。

  “之前很着急,在关键时候,政府提供了就业信息,还免费帮我们订车、联系飞机。”宋菲说,到宁波后,更加努力工作。

  “通过人岗匹配,前几次组织外出务工效果非常好,这次海曙区专门包机接他们返岗。”义龙新区政治部就业股负责人甘妮梦介绍,海曙区提供的条件也很“硬核”——保底月工资4000元,贫困户稳岗就业3个月以上的保底工资5000元。

  一系列贴心政策让外出务工人员十分暖心。

  贵州省册亨县云娇布依特色染织刺绣公司工人在制作服装(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去年在海曙区一家灯具厂打工的杨念念每月收入四五千元。春节后,她一直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和企业的用工动态。

  “政府非常关心,几乎每天都跟我通知浙江的情况。”她说,虽然疫情现在还没有结束,但相信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战胜各种困难。

  多举措托底保障,全力打赢“就业保卫战

  交通运输是“先行官”。15日傍晚开始,贵州对在疫情防控中设立的所有“关卡”陆续有序取消,吹响了畅通省内交通、加快复工复产的号角。连日来,交通“大动脉”陆续打通、“微循环”日益畅通,“新市民”就业问题逐渐破解。

  在册亨县南华糖业有限公司,30余辆满载甘蔗的大卡车在排队称重。“路早就通了,砍甘蔗也能找到工人了。”卡车师傅岑南贵说。据南华糖业负责人刘永欢介绍,工厂员工多为本地人,而本地又没发生疫情,现在基本满负荷生产了。

  为促进“新市民”返岗就业,黔西南州推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州、县两级均由组织部长、分管人社工作的政府副职担任专班正副班长,对就业返岗情况一天一调度;制订了促进回乡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就近就业18条措施;开通农民工“返岗直通车”。

  此外,当地还整合资金4000万元,从春耕生产、恢复生猪产能、金融保险等多个方面补贴相关企业,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帮助更多务工人员尽快返岗就业。”黔西南州回乡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工作综合组组长王军说,截至22日,黔西南州已通过多种渠道促进15.7万人返岗就业。

  在贵州省兴义市洒金街道栗坪社区的一家石膏模具扶贫车间,工人在加工石膏金蛋(2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责任编辑: 邓娴 刘菲]
贵州铜仁:“留雁行动”助脱贫
  新华社贵阳3月20日电 题:贵州铜仁:“留雁行新华
难题正解 希望发芽——一线直击贵州复工复产
贵州木纹石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切割石材。新华
贵州安顺:扶贫车间复产忙 搬迁群众就业安
  新华社贵阳3月11日电(记者罗羽)33岁的林燕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