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博会——“政企面对面论坛”精彩观点实录

28.05.2015  13:33

理解是最好的姿态 合作是最强的动力

——“政企面对面论坛”精彩观点实录

  政企面对面论坛现场

  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国等若干重大命题之后,这一主题有了更加鲜明也更加迫切的时代特色。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理念和技术更为政府和企业友好相处的模式带来了重大变革。

  5月27日,在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的“政企面对面论坛”上,来自黔西南州、贵阳综合保税区等的政府官员,来自软通动力、亚信集团、台湾东森集团等的企业家,来自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以加深相互理解为宗旨,围绕着“相互吐槽”、“相互欣赏”、“相互期待”三个方面,倾吐心声。

  在真诚的交流中,政企双方都认同,在现代社会,作为市场主体、创新主体的企业和作为监管主体、市场规则制定者的政府更本质的关系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只有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才能创造出对人类社会的最大利益。大数据时代,数据又为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变革才刚刚开始。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

荆州市委常委万卫东

贵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李瑶

黔西南州副州长李杰

软通动力董事长刘天文

华院数据董事长宣晓华

东森集团战略发展中心执行长徐言

亚信集团总裁张灏

    面对面第一阶段:相互吐槽

第一个环节先相互吐槽一下,官员们说说什么样的企业家现在是最奇葩的,企业家们说说自己跟政府官员有哪些不愉快。”5月27日下午,论坛一开始,主持人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的秘书长赵国栋就抛出了这一话题。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李杰接过话题,他说,政府对企业的要求,企业对政府的期望,始终是我们在社会运行过程当中非常焦虑、非常永恒的一个题目。“作为政府基层的一员,我们很着急,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更高效,发展得更好,这是每一个政府官员想做的。”他说,“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变成了可能。大数据时代,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让政府变得更加透明,让政府的行为更加高效,服务的效率大幅度提升。

贵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李瑶紧接着说,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有的改革是自上而下,有的是自下而上,自下而上的就是靠企业提出需求,推动改革。但是现在在人大和政协的提案建议中,往往会出现一个现象,大家发牢骚比较多,提建议比较少。企业平时办理各种业务,或者是推进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管是税收的问题,工商注册的问题、外汇的问题等等,政府都希望企业可以提出一些比较可行的建议,这样对推动改革来说能提供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作为企业的代表,软通动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天文认为,大家说中国的经济都是政府导向,政府的手很重,但他到美国、以色列这些发达国家考察之后,发现像以色列的创新,很多也都是政府主导,它的孵化器政府投70%的钱,这就说明在加速推动创新过程中政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就衍生出一个问题——企业跟政府怎么样找到一个更好的合作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这种需求更为迫切。”刘天文表示,一方面企业在各地投资,这种产业转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要投入的,如果没有很好的政策,没有地方政府对新产业的支持是做不了的;另一方面,以前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是甲乙方的关系,你给项目我来做,现在甲乙方关系已经不行了,政府希望企业帮助地方发展“互联网+”,但地方政府对这些都不了解,所以企业其实特别希望政府对新情况、新业态有所了解,大家一道来推进合作。

尽管身处海峡对岸,东森集团战略发展中心的执行长徐言对上述发言也深表认同。他说,现在的政府扮演的角色跟我们过去不一样,政府要跟随整个世界局势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动,给企业制造机会,营造法律制度环境,企业才能够得以发展。而事实上,政府一直面临着很多法令要修改,政府官员可能又无能为力的情况,比如专业知识不够或者政府官员一直在调动,并不是长久在一个地方服务等情况。“我觉得政府好企业才好。”他说。

对于上述议论,来自国家行政学院的许正中教授颇有感触。他说,政府和企业过去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但是云时代到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的发展,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是战略伙伴的关系!

面对面第二阶段:相互欣赏

进入第二个阶段,话题变成了“相互欣赏”,政府官员欣赏怎样的企业家,企业家欣赏怎样的政府官员。从“吐槽”到“欣赏”,相互理解是理顺政企关系的关键。

李杰首先发言,他说,他特别欣赏的企业家是充满创新合作精神的企业家。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巨大成就,靠的就是创新。“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有一个具有伟大创造力的创新群体,这些人是中国的希望,会引领中国的未来。”李杰表示。

李瑶则首先回忆了自己在国家部委时的工作经历。她说,2002年马云第一个提出来要用淘宝网站进行跨境电子商务支付,当时她带了一个调研组先后到阿里巴巴去调研过五次。最终,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马云的创新,带动了国家电子商务的跨境支付结算,同时也促进了对外贸易形式的转变。李瑶说,她认为,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像马云那样,既能开拓创新,又能给政府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这样才能够通过政府和企业家共同的努力,来促进政府提高运行效率,以及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

而在企业方面,刘天文总结他跟政府部门领导打交道的经历后说,他欣赏的政府官员是非常有理想,非常有激情的,如果一个地方有这样的领导,企业家会非常愿意跟这个地方打交道,共同来推动产业的落地和发展。

在过去二十年,在经营企业的时候,徐言跟包含台湾、大陆甚至于澳洲的政府官员接触很多。他说:“我个人最欣赏的官员是有战略思维的人,战略思维的背后必须是要有理想的,必须是要有热情的,必须是要深切了解人民需要的,这样的政府官员才能够大破大立,能够创新,能够有伟大的成就。如果你没有理想,没有热情,你只是一个公务员的话,当然就不会求进步,不会了解大环境的变化,更不会了解人民的需求,所以我想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此外,他还指出,领导人必须要有有效的执行力。他说,有效的执行力就包含所谓的程序的正义,速度的加快,把人民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等,这些都是有效执行力的一些必要的条件。

最后,许正中教授则从更为宏观的视野上给出了他的见解。

他说,首先现在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政府,涉及新产业都是他们共同的任务,因为现在的产业是设计出来的,不是根据过去的一个产业,一搞就搞几十年,不可能了。

其次,改革开放三十年,以前是两个市场,两套运行规则,两个资源,大数据时代来了,变成一个资源。全球资源,不存在海峡两岸,也不存在中国美国,都是一个资源,一个游戏规则,一个主战场。

因而,他建议,大数据时代到来,对任何一个地方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迟疑不得,误判不得。所以怎么让企业家拥有政治家的理念和格局,让我们的政治家更具有企业家精神,这是现在中国需要的观念转变。“中国的体量这么大,政府的转型有一个时间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给政府时间,市场不给啊,这值得我们深思。”他最后说。

面对面第三阶段:相互期待

谈完了理想中的对方,在现实操作中,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对于彼此又有什么期待呢?

徐言表示,除了刚刚他提到的要有战略性的思维,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之外,他期待政府官员还必须要了解老百姓的需求。他举例说,东森集团一半的事业是做B2C,所以客户的需求是什么非常重要,因而企业从以前以产品为中心,以机器为中心发展到现在以顾客为中心,所以企业必须了解消费者。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它的客户和消费者就是所有的人民,所以政府的官员要走出去,走到外面听,听民众的呼声。

政府官员还应该多接触世界性的知识,才能够有为,尤其是高官,才能奠定正确的方向,为你所管的方向奠定一个先驱的战略的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徐言补充说。

亚信数据总裁张灏则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应该尽快转变职能和运行模式。他说,过去政府的服务目标,或者是工作目标,有点像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可能是一层一层内部体系之间的关系,现在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实现“G2C(government to customer)的转变”,即让政府像面对2C(to customer)的互联网公司一样提供2C的服务。他认为,这样的服务会倒逼政府改革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工作效率,因为这样的变化首先是一个心态的变化和目标的变化。

而在政府方面,李瑶则表示,她期待企业能够帮助政府提高四种能力。第一种能力是学习的敏感性,或者是学习的敏感能力,比如说现在“互联网+”以及很多的高科技,比如说集成电路等等,很多新的理念,新的概念,政府官员其实都不理解,所以制定的一些相关规定,包括监管模式和相关的法规都是滞后的,这一点应该加大学习,应该借助企业的渠道帮助政府部门提高学习的敏感性。

第二点是国际化的视野。”李瑶说,现在不像以前闭门造车,不听别人的,既无外债,也无内债,也不学习先进的经验。三十多年四十年的改革我们得出一个经验,必须通过改革和开放来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通过国际化,不只是说我们把官员派到国外去,也可以通过企业国际化的渠道,来使我们的政府部门通过企业的视角和企业的渠道来进行间接国际化的培训。

我们政府部门跟市场的脱节也是严重的问题,所以必须提高市场化的能力。”李瑶说,随着我们改革开放创新的推进,肯定有一些新的创新的业态,政府部门对此不了解,可能跟不上,所以就很惧怕这个,我宁可拒之门外,干脆你也不要来了,你也不要做了,免得我这儿有风险,这是我们政府部门存在的问题,也是需要通过企业家,让政府部门加大市场化。

李瑶说,最后一个是加大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因为执行力是推动一切改革的关键所在。

■精彩观点点击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

都说一流的人才做企业,二流的人才做学问,三流的人才当公务员,但是在中国恰恰不是这样,在中国一流的人才进了政府,二流的人才做了企业,三流的人才才做学问。但是发达国家一流的人才不是在政府部门,一流人才的是企业家,二流的当教授,啥也干不成了就当总统了。我上次见到一个美国教授,我问他工资多少,他说年薪200万,我说你退休以后干什么,他说竞选美国总统。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记得,有两个人给我说两句话对我刺激很深,第一个人叫基辛格,我说你这么厉害的人,你一辈子最遗憾的是什么?他竟然说他当时是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了,结果他当了几年国务卿以后回去当不了了,不让他进去,你想咱们这里只要一当官,所有的学会会长都是当官的,没当官不让干,大量当官的当院长。第二个人,我问他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什么,他说了一句话,能不能在2050年以前把一个女同胞选成一号人物,我说为什么是女同胞呢?他说在发达国家公务员里面,60%都是女同胞,不是男同胞,中国现在官员80%、90%都是男的。我就开始寻思,我们人为设置一些制度条件框框,传统社会的运转主要是经验,现代社会用的关键靠制度,靠程序。

荆州市委常委万卫东:

四化同步,农业现代化是短板,刚刚茶歇的时候软通动力的老总告诉我智慧农业一定不能忘了,为什么呢?农业四化同步,农业是短板,在“互联网+”这么一种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农业”现在有很多人在关注,但是现在刚刚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这里面发展的空间太大了。荆州是中国南方农业的典型代表,我们国家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农业部、科技部、湖北省委省政府对荆州寄予厚望,希望荆州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在传统的农产品现代化,走出一条适合于我们华中华南地区适合大家借鉴的路子。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为现代农业的转型提供了机会,农业的数据量太大了,现在分布在政府、社会、企业,包括农民的手上,分布在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农业的信息,农业的受众都是一片孤岛,如何把这个受众打通,李克强总理说要融合的发展,怎么融合?我相信要用信息化的手段,要靠数据来融合,靠政府官员,靠几个干部融合不了,光靠我们市场主体也融合不了,现在我们信息产业,大数据产业发展非常好,现在我们农业的转型,农业的新型主体发展也非常快,离不开农民,你离开了农民大数据也走不通的,嫁接到我们的信息主体,专业合作社、农业合作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有了这些新型组织,新型主体,加上我们信息化的能力,我相信我们“互联网+农业”会越走越快,我们荆州搭建的平台,省政府在我们这边成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把农业大数据产业作为我们的主导来打造。我们希望年轻的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把智慧农业作为下一步可以开拓的一个方向。

华院数据董事长宣晓华:

我们现在讲的智慧城市,本质上来说都是希望运营的效率更好,决策更对,本质上我们讲智慧,就是一个数据问题,我们讲智慧城市,我们有很多传感器,我们通过很多数据传输,最终到一个中心,基于这个中心,我们讲智慧城市都是希望通过这个中心通过分析应用来优化智慧城市管理,实际上智慧除了数据以外没有其他的,所以我们讲智慧就是数据智慧,通过数据来发现怎么样改进这个城市管理的方法,这是第一个,大数据跟智慧城市的关系,很简单,同时非常重要。我放了一个云平台在那,我只是提供一个数据和计算的能力,但所有的智慧来源必须要有数据的加工、分析、运用、优化,这是关系问题。

到DT时代我们更重视所谓的智慧,DT时代的标准和标志就是从信息对流程的改造,因为信息化初期相对于流程的改造,尤其对企业来说我们需要信息化是流程的改造,我们通过很多软件,使得我们很多企业进入ERP,运营的ERP来改造流程,把更好的最佳实践,比较快的来运营,互联网使我们的触角伸得非常远,我们提供个性化的平台。现在到了DT时代,DT时代的标志就是怎么样智慧化。

大数据时代就是实现智慧化。怎样把这个事情做好,我想最好的方式是,有一些企业最好是把数据集中,让专业性的公司把一个领域做好,比如能不能有一个公司把智慧医疗做得很好,这些公司能不能聚焦到智慧医疗,你把智慧医疗做好,同时你把这个复制到全国是非常大的生意,可以产生非常大的公司。另一个做环保的企业,把智慧环保的解决方案做好,同时跟集成商合作,也能复制给全国,也是可以成为很大的企业,现在我看智慧城市的问题在哪,很多企业对智慧城市什么都提供,智慧教育,智慧生活,智慧旅游,智慧环保,但提供的又不是非常好,而且他们又没有集成商和专业公司非常好的合作和分工。很多时候智慧城市的运营商好像什么都做,但好像又没有在中国做出非常好的智慧城市的样板,这是我的想法。

    记者 姜晓琨/文 孙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