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加快林业八大产业发展 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新华网贵阳5月4日电(通讯员 罗亨祥)近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加快林业八大产业发展助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
首推茶叶产业发展。加大农业、扶贫、财政、林业、文旅等部门项目资金投入,支持茶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新寨茶叶园区、湄坨茶叶园区和蒋家坝茶叶园区的建设。到2017年,全县建成茶园面积38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25万亩以上,培育加工企业25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达1.2万吨以上;年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重点打造“梵净山翠峰”品牌系列,不断提升全县茶叶规模、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全力打造木本粮油产业优势。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核桃、油茶、油牡丹等木本粮油产业。以该县北部乡镇为主,重点发展核桃产业;以南部乡镇为主,重点发展油茶产业;以合水镇为核心,重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到2017年,木本粮油产业基地达到20万亩以上;力争建成油牡丹观光园1家;推进木本粮油产品精深加工;年总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力争突破1.2亿元;力争创建贵州省名牌产品1个以上。
大力推进精品水果产业发展。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突出地方特色优势,结合农业发展专项、新一轮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产业扶贫等项目实施,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大力发展印江红香柚、印江药柑、葡萄、猕猴桃、桃、李等精品特色水果种植。到2017年,精品水果基地达到18万亩;年总产值达到2.4亿元以上,力争突破3亿元。
加速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突出全县花卉苗木特色资源优势, 按照“一线四园”(即“一线”指朗溪镇、合水镇、紫薇镇“梵净山旅游公路沿线”,“四园”指木黄镇绿化苗木园、板溪镇造林苗木生产园、峨岭街道江西塘观赏树木培植园和龙津街道精品水果苗木生产园)规划布局,依托县城中心城市、集镇、高速公路沿线、交通枢纽结合点和高效农业园区,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到2017年,发展花卉苗木产业5000亩;年总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力争突破5500万元,实现万元山、万元田。
注重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建设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在全县坡度平缓、交通便利、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重点围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等进行适度规模生产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林药、林茶、林菌等林下种植业,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业。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经济能人领办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林下经济专业村建设,努力营造企业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到2017年,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利用林地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年总产值达到600万元以上,力争突破1000万元。
加大发展木本中药材产业力度。依托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契机,围绕贵州道地、大宗、常用、特色药材和医药企业的原料需求,重点选择杜仲、黄柏、厚朴、金银花、银杏、红豆杉、茯苓等木本(林产)中药材作为种植结构调整、新一轮退耕还林、林药间作、林下种植的重点发展品种。到2017年,木本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实现木本中药材原料的初级加工;年总产值达到600万元以上,力争突破1千万元。
提升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以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自然山水和农业园区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对森林旅游的政策支持,结合全县旅游景区建设,重点依托梵净山、洋溪自然保护区、木黄风景名胜区、城区五大休闲公园,加快开发观光、度假、休闲、健康养生、探险、“森林人家”等特色旅游产品,创建特色森林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森林生态旅游品牌,不断提升生态旅游产品品位,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着力提升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高效农业园区的生态旅游品质,加快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森林生态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到2017年,全县建成森林公园(峨岭关等)2个以上,湿地公园(车家河、清渡河)2个以上,自然保护区(陡溪、龙洞)2个以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达55万亩以上;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0万人次以上;重点发展笋用竹子、景观竹3万亩;年总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力争突破1亿元。
打造林业电子商务产业。利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推动“互联网+农业”,大力发展林业电子商务,重点加强贵农网、淘宝“印江馆”电子商务平台和农村淘宝服务站建设,加快建设林业经济运行信息系统,建设全县林业产业基础数据库,制定数据采集规程和标准,规范产业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依托国家、省平台,逐步建立林业生产要素和权益交易网,形成交易信息统一发布和聚集平台。实现林产品、林业要素的网上交易,为广大林农和中小林业企业提供电子销售平台,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林产品电子消费渠道。加强林产品宣传推介,组织和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参与省内外森博会、农交会、茶博会、招商会,继续引导、扶持企业开设专卖店,建立销售窗口,增加市场占有率。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