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四个“十亿级”产业主导农业发展
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10日电 在十三五期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打造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核桃四个农业“十亿级”产业为目标,将达到40万亩茶叶、2亿棒食用菌、30万亩核桃、10万亩精品水果的产业规模,着力推动茶叶、食用菌、核桃、精品水果四大产业分别实现10亿元产值。
建设40万亩茶叶 实现十亿元产值
印江县立足茶叶发展优势及基础,按照茶叶基地建设、技术培训、企业发展、品牌打造、市场培育“五位一体”发展思路,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群众发展茶叶的优惠政策,实现茶叶种植广覆盖。
整合茶叶品牌,打造“梵净山翠峰”茶叶品牌。筹集资金近对茶叶品牌进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梵净山翠峰茶”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地域保护,“梵净山绿茶”获得贵州省强制性地方标准保护品牌。
目前,全县现有茶园3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6万亩,获有机认证茶园5000亩,无公害认证茶园13.48万亩。全县种茶农户6.6万多户,生产加工企业16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具有出口经营权3家。2014年全县茶叶总产量7360余吨,产值达到8.63亿元。十三五期间,全县将建成茶园40万亩,实现10亿元产值,成为促进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
发展2亿棒食用菌 实现十亿元产值
该县以木黄食用菌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被列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契机,按照加强品牌打造、着力市场建设、突出科技研发、注重原料培育、强化精深加工思路,扩大发展规模。
该县对育菌棚、生产大棚、厂房建设、机器设备、冷冻库房等方面进行补助。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争取资金完善产业发展基础,引进企业进驻园区带动产业发展。强化品牌建设,“梵净蘑菇”鲜品、“梵净蘑菇”干品优质食用菌农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成功通过了国家商标局关于“梵净蘑菇”牌注册认证。大力发展速生林、薪炭林,在木黄建设200亩高标准菌材培育示范基地,在板溪、杨柳等乡镇建设高标准菌材培育示范基地。
2014年,全县发展食用菌7120万棒,实现产值5.5亿元。十三五期间,该县计划将食用菌发展规模扩大到2亿棒,实现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发展经果林10万亩,实现十亿元产值
近年,该县加速推进以印江药柑、红香柚等特色水果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打造群众增收致富支柱产业。采取订单农业模式,积极引进公司带动群众发展经果林。
朗溪镇因地制宜,把发展经果林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4年,朗溪镇重点发展了“印江土柑”、印江“红香柚”,栽植果园面积达2000余亩,受益农户1500户5000余人。全县形成了朗溪镇张家村、河西村、昔普、峨岭镇桶溪村等经果专业村。
今年,全县8万亩果园可投产,产值达到2亿元,可促进10万余果农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十三五期间,该县计划发展经果林10万亩,实现经果林产值10亿元以上。
发展核桃30万亩 实现十亿元产值
该县把核桃种植与非耕地开发、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结合起来,采取土地流转方式,在每个乡镇创建2个200亩以上核桃种植示范基地,每个村创建1个50亩以上核桃种植示范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标准化核桃园建设每亩补助346元,对果粮间作和四旁地核桃种植每亩补助135元,对种植大户所需资金贷款由财政贴息扶持。
2011年以来,全县已发展核桃18万亩,形成了沙子坡、杉树等北部乡镇为重点的省级核桃产业示范带。引进3家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发展核桃基地4万亩,新建核桃示范基地7个,高标准建成核桃示范基地6300亩。
目前,全县已发展核桃18万余亩,该县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将核桃发展到30万亩,成为促进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卢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