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强力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1.06.2015  13:47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11日电 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以“创绿色印江、建生态家园”发展战略,多举措加快推进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印江县治理石漠化15.21万亩,治理岩溶面积37.19万亩,人工造林4.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26.46万亩,建成了“七园五馆”,保护率达42.48%,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5%,林木绿化率61.13%,通道绿化率94.8%,城区街道绿化率100%,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8平方米。

    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把适宜开发的国土空间开发好,把不适宜开发的国土空间切实保护好,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坚持集聚化、特色化方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落实产业政策,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用地预审和水资源论证,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壮大服务业,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多赢。

    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步伐,推动提高主要资源产出率,基本实现“零排放”。大力推动锰渣、建筑废物综合利用,废旧轮胎、废弃包装物、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新型利废墙体材料等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工程建设,开展电解锰、酿造、医药、食品加工等行业提标改造,到2020年该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

果农在自己家的柑橘林查看橘子树有无病虫害。李玥 摄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严格按照《印江自治县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划定方案》规划、发展畜禽养殖,实施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工程,鼓励和发展秸秆食用菌、沼气、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沼气工程和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为纽带,大力发展“猪—沼—果”“猪—沼—茶”等循环农业模式。

    加强森林保护,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三大生态修复工程,重点加强对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洋溪和石岭自然保护区及其他公益林保护,推进印江河、车家河等重点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继续对印江县重点地区25度以上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提升和扩大生态屏障森林质量和数量,到2020年完成12万亩二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0万亩,抚育管理中幼林面积80万亩以上。

    不断提高林分质量。以国家林木良种补贴和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为带动,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大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力度,调整树种结构,加快实现森林蓄积量增长、商品林产出量增加、产品品质提高、公益林生态功能增强、生物多样性丰富目标。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特色效益农业,培育打造4大十亿元级产业,即发展1亿棒食用菌、10万亩经果林、30万亩核桃、40万亩茶叶,到2020年分别实现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生态茶产业、食用菌产业、核桃产业及果蔬四大产业。

    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洋溪镇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县域重点国有林场为重点,规划实施梵净山应急停机坪项目,提升重点区域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能力。加大林地保护力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定额,适度保障国家基础设施及公共建设使用林地,控制城乡建设使用林地,限制工矿开发使用林地,规范商业性经营使用林地。

    大力推进污染物减排,坚持源头预防、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强化结构减排,落实工程减排,加大管理减排,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环评审批前,需取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到2020年,各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市下达的控制目标。

    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注重深耕施肥,推广有机肥施用技术,建立安全、优质的作物生长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入手,在公共场所及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教育,通过世界水日、地球日、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环境日、文化遗产日等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以广覆盖、慢渗透的方式逐步提高公众生态道德素养,使珍惜资源、保护生态成为全县人民的主流价值观。

    据悉,到2020年,印江实现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7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75%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60.4%以上,全县林木蓄积量达到646.9万立方米。加快对采矿区域的生态恢复,开展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治理率90%以上。(李玥 刘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