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强化巡视整改 扎紧制度笼子
新华网贵阳3月29日电(通讯员 李坤)自贵州省委巡视组向印江县委反馈“回头看”巡视意见以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不断强化措施,狠抓整改工作落实,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的监管,切实扎紧制度笼子。
加强派驻工作。一是重点部门,重点派驻。在重点领域、重点部门派驻监督能力强的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责。目前,已对县财政局、发改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卫计局、农牧科技局、林业局、水务局、扶贫办等20个部门派驻纪检组。二是综合联系,具体到人。除重点派驻以外,对其他县直部门,由四个纪工委监察分局进行联系,每个纪工委联系20余个部门和单位,每个纪工委内部进行再细化,每名干部具体负责监督4个部门(单位)。通过重点派驻和综合联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派驻工作全覆盖,有效推动了被监督单位党组织抓好本级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坚持抓早抓小、教育预防结合、制度科技跟进,着力清权、削权、确权,继续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针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逐步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纠错整改、内外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构筑廉政风险防控网。目前,已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全员参与、全面排查,通过开展廉政承诺活动,查找廉政风险点,制作廉政风险提示卡等形式,形成了时时有提醒,处处有警戒的全覆盖教育氛围。
健全权力约束机制。一是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2015年度已督促24个部门制定了权力清单及责任清单,共计2138项行政权力及其对应责任事项2138项。二是规范建立项目建设廉政档案,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把项目决策、招投标、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决算审计、社会评价等存入项目廉政档案,实行项目终身负责制,严格追究责任,从源头上构筑工程领域“防火墙”。 去年以来,所有新开工、在建、收尾、完工的政府投资类项目(含PPP模式项目)、招商引资类项目和国有资产处置类项目,均严格执行一个项目,一份廉政档案,分类规范建档。
加强廉政约谈。出台《中共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廉洁自律约谈办法(试行)》,由“县委五人小组”对分管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副县级干部,重点领域、重要岗位的科级干部分别进行廉洁自律约谈。对一年内因类似问题被单独约谈两次以上(含两次)的县管干部,给予诫勉谈话并调整领导岗位,涉嫌违纪违法的,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
开展专项巡查和专项执法监察。成立了县委巡查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印江自治县巡查工作暂行办法》,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进行巡查,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进行严肃惩处。同时,围绕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开展执法监察,对发现的一般问题及时作出监察建议,对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严厉查处。
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坚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格执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印江自治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办法》等有关要求,对离任领导干部任职期末单位资产、负债情况,在建工程项目情况,存在的投资、承包、租赁、合作、抵押、担保、资产出借、经济纠纷、诉讼等情况进行认真审计,强化领导干部经济犯罪预防。2015年,对2个县直部门、2个乡镇共6名同志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有效促进了被审计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
抓好任前廉政知识测试。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知识测试制度,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四项监督制度等相关政策法规整理汇编成册,形成《印江自治县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汇编》,并纳入新提任和转任重要岗位乡科级干部任前知识测试范围,对测试达不到60分的人员进行补考,对补考不及格的将作暂缓任用处理,促进党员干部对廉政知识及相关党纪条规知识的学习。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