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拆危建绿的城市改造新样本 棚改户的新生活
最近,原来家住四方河路214号附15号的朱灿鑫感到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依托棚户区改造项目,一家人住了半个多世纪的危房终于拆除,而位于花果园(资料 论坛 图库)半山小镇的安置房钥匙也已拿到手,年底就可以搬进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世纪90年代,朱灿鑫是贵阳搪瓷厂的一名工人,当年分得四方河路那间1958年建起的“福利房”时,朱灿鑫庆幸自己终于有了个“窝”。然而,随着年头的增长,两个儿子的相继出生,一家四口人栖身的这15平米空间愈发显得窘迫。没有厨房,没有厕所,昏暗的灯光,乌黑的墙壁,做饭的锅碗瓢盆杂乱地堆在一起。“两个儿子天天和我们两口子挤着睡不说,连做作业的地都没有。”朱灿鑫所在的整栋楼都没有厕所,甚至为了少起夜,连水都不敢多喝一口。
室外的环境也好不哪里去,“垃圾乱堆、污水横流、治安状况更是恼火。”朱灿鑫回忆,一次一户邻居送孩子上学,回来后发现屋子竟被反锁了。大伙把门撞开,就看见一个人影从窗户跳了下去。
今年八九月份,四方河路被列为南明区今年非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将规划建成城市开敞性公共空间或区域绿化用地,原住户可选择货币或者房屋安置,还可享受种种政策优惠。“真像天上掉下块馅饼。”朱灿鑫了解清楚情况后,立马签了约。9月25日从四方河路彻底搬出来,9月27日就领到了他选择的半山小镇安置房的钥匙。
说起新房,朱灿鑫的眉眼都带着笑意。“60.8平米,两室一厅,有厨房、洗手间。周围购物的、吃饭的到处都是。两孩子现在天天问,啥时候能住进去。”
今年,南明区有15个非集中成片地块纳入贵阳市2014年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涉及房屋面积约99711平方米,总占地面积42400平方米。这些地块普遍存在生活配套设施缺乏、房屋老旧不堪、环境卫生脏乱等问题,它们将被建成绿地及公共开敞空间,降低老城区建筑密度,改善城市面貌。
15个项目的征收签约工作还在进行,再过不久,其他1500多户居民将和朱灿鑫一样,搬进新房,迎来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