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乡土文化记忆馆留住乡亲“乡愁”
巴篓、木钻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1日电 贵州省重点打造的100个美丽乡村之一——天柱县远口镇新市村,村庄美了,产业丰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在初步形成,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在这里享受了新兴美景的同时,更领略了千年古老的民族风光,找到了“乡愁”。新市村,一个充满古老而现代文明的村庄永远留住了人们的记忆,这得益于“春晖乡土文化记忆馆”。
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老新市村在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白市水电站建设中,和沿岸清水江边的30个村庄一样被淹没于江底,80多平方公里的水库让2.2万多人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山村。为了让搬迁村民和更多的游子记住“乡愁”,延续当地历史文脉,保持文化传承,共青团贵州省委发起的“春晖行动”捐资在移民新址建设乡土文化记忆馆。
留住“乡愁”,村民们积极配合,村里留出办公室作为“乡愁”记忆博物馆,村民纷纷无偿捐送传统生活物品和老照片,两个多月共收到90多张老照片和39件传统生活物品。春晖乡土文化记忆馆于2014年6月7日在新市片区开馆,至今己接待游人2000多人。
“乡愁”乡土文化记忆馆里陈列的90多张老照片分为“根脉记忆”、“变迁”、“新家园新生活”三大版块,记录了移民前的“建筑风格”、“非物质文化”、“特色产业”等内容,展示出从传统生活到移民动员、重新分配土地、进入新家园的全过程。
39件传统生活物件,有传统榨油工具、犁耙、远口原始豆腐制作具、沿袭几百年的粑槽、粑棒、稻谷烤焙、泥鳅笼、洗衣棒等古老器具。
“乡愁”乡土文化记忆馆留住乡亲们心中的“乡愁”,也留住了民族历史的“根”。
“看看这些图和这些生活物件,一件件历史往事再现眼前,留给后人,传给后代,我们欣慰了。”老人们的“乡愁”有了寄托。(龙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