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四个抓手”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改实效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7日电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湄潭县坚持上级党组织督促整顿与党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相结合,通过“四个抓手”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改工作实效。
县级领导“联系抓”。一是明确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软弱涣散村,通过个别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谈心谈话谈发展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帮助查找软弱涣散村存在的具体问题与困难。二是与村支两委一起认真分析原因,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整顿措施,确保整顿稳步推进。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同志带头深入软弱涣散党组织联系点6次,针对发展相对落后、班子战斗力不够强等问题,深入党员群众家中,认真听取意见建议,为制定整顿方案打下了坚实基础。据统计,湄潭县建立县领导联系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机制以来,县领导到软弱涣散联系点共78次,征求意见建议60条,其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23条,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30条。
镇级党委“主要抓”。一是结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下派由各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队到驻村工作点,对不同软弱涣散情况的村级党组织,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整顿工作。针对班子配备不齐、班子不团结等情况,突出抓好村支“两委”班子配备,把政治素质高、服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选进班子,选好“班长”或下派干部,配齐班子,切实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二是通过认真调查摸底,湄潭县7个软弱涣散村调整了村党组织书记,所有村均选派了“第一书记”,对部分党组织班子进行了调整。针对回应群众诉求不积极、群众急需急盼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等问题,进一步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群众工作能力,真正做到让群众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三是针对软弱涣散村面临的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组织深入调研,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结合实际,制定符合本地产业发展规划。如永兴镇茅坝村与龙皇米业公司合作,集中流转土地1500亩种植水稻,年产值达495万元,优质稻亩产值达3500元,平均亩产净增值1500元,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单位部门“配合抓”。湄潭县直机关单位(部门)共派出15支扶贫工作队,上千名优秀干部职工带基层一线帮助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解决民生建设、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探索建立了“五帮”工作机制,即帮强基层组织、帮定发展规划、帮扶致富项目、帮解矛盾纠纷、帮建活动场所工作落到实处。如选派党务干部帮助理清党建工作思路,规范党建工作;选派涉农部门懂政策、有技术、作风扎实的干部帮助发展农村经济;选派财政部门路子广、视野宽、协调能力强的干部帮助化解资金难题;选派发改、住建等部门善协调、懂技术、敢负责的干部进村帮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整改联络“督促抓”。一是将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纳入教育实践活动督导重要内容之一,湄潭县委督导组通过群众评议、实地走访等方式,全程跟踪式督查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解决,确保整顿不走过场,整改提升取得实效。二是对工作措施不力、推进力度不够的单位(部门),通过约谈“一把手”,面对面询问整改情况,扎实推进整改工作;对消极不作为、问题没有及时解决、群众不满意的基层党组织,及时督促整改解决并给与批评处理。目前,湄潭县7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已初步完成整改提升工作,取得了群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