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四步走”强化组工干部能力建设

23.08.2014  12:59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23日电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湄潭县委组织部结合自身实际,以加强党性修养、破解组工难题、改进作风促组织工作出生产力为重点,以开展“四项活动”为载体,强化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走访调研理思路。一是把广泛开展走访调研作为查找突出问题、理清工作思路、破解工作难题突破口,建立了组工干部联村帮户工作责任制,要求每人至少开展不少于10天的蹲点调研活动,确定联系点19个。为确保调研活动深入开展,部机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重点围绕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精心研究确定调研课题和调研方案,认真开展走访调研,真正做到与群众交心谈心,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指导基层开好民主生活会,认真撰写调研报告等,切实增强走访调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让组工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深入一线,主动与群众拉家长、交朋友,面对面开展交心谈心,真心诚意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通过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从中查找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发展的良策。截止目前,部机关党员干部均达到下基层10天以上,发放调查问卷250余份,召开座谈会13场次,走访党员群众150多户,征求到意见建议15条,帮助联系点解决工作困难问题50余件,认真撰写《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探究》、《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研究》等调研报告10余篇。

    结对帮扶办实事。一是把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服务群众作为教育实践活动重要内容,组织深入村(居)农户、走进企业学校,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准确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党建富民强村直通车”和“321”挂帮推动群众工作,实行结对帮扶制度,认真筛选确定帮扶对象,精心研究确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19名部机关党员干部按“1+4”模式(即1名部机关党员干部联系1名困难党员、1名特困群众、1名贫困大学生、1名留守儿童)建立帮扶对子,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是以结对帮扶为目标,从源头节约办公经费、向上沟通争取、个人出资帮扶等措施,为部机关结对联系点引进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三是坚持“输血式”与“造血式”帮扶结合,帮扶形式突破过去发放慰问金或慰问物资方式、向牵线搭桥、人才培养、劳动就业等方式转变,协调资金30余万元支援帮扶对象发展项目,充分利用农事村办、农家课堂、远程教育等模式培训3.2万人次,帮助返乡农民工再就业1.5万人,使基层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真情恳谈激活力。为全面掌握干部信息,畅通干部诉求渠道,提高干部监督效能,部机关坚持“三结合”,通过党员连线、群众信箱等形式,广泛开展党员干部交心谈心活动。一是“指定谈”与“申请谈”相结合。认真制定了谈心谈话计划,要求部领导与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必谈,充分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实际和生活状况。村干部、党员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实情,申请与部长、部机关领导约谈,解决诉求。同时,为确保谈心谈话活动全覆盖,还将约谈对象扩展到专业技术人才、离退休老干部和普通党员干部,实现部领导与村干部“双向约谈”。二是“请上来”与“走下去”相结合。把干部请上来谈与部长亲自下基层登门谈结合起来,积极营造平等宽松的氛围,鼓励党员干部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真正提出一些有利于改进组织工作的意见建议,确保谈心谈话取得实效。三是“定时谈”和“随机谈”相结合。根据工作需要定时或随时与党员干部约谈,进一步畅通 民意诉求渠道,拓展意见征询范围。通过设立“部长信箱”,公布监督电话,为谈心谈话活动搭建了平台。活动中坚持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原则,深化整改抓落实,为进一步改进和全面提升组织工作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畅通诉求抓稳定。一是把解决信访事件作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推动干部作风转变、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抓手,建立了“组织部长信访接待日”工作制度,实行组织部长、副部长轮流“坐班”,认真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事件。二是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深入来信、来访群众家中,了解情况,查实问题。当场能解决的,当时解决;当场不能解决的,认真做好记录,留下联系方式,认真做好排查化解,限期回复信访人,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首问责任制、公开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来信回复满意制”等信访工作机制,形成了部机关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监督专员协同抓、全体干部共同抓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了服务群众工作责任意识,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马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