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纪实
农户家中话水改
-----息烽县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纪实
当前,我县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进入确定改革形式这个实质性阶段,能否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理解水利改革、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是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6月4日,县水利局党组书记罗修明带队深入流长乡、鹿窝乡村组和农户家中指导水利改革工作。下午2点半,在鹿窝乡田坝村岩上组汪红梅家中,督导组与乡水利站、村支两委负责人同村民组20余家受益农户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讨怎么管理好、利用好包家堰山塘,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该山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省、市、县关于水利改革的文件精神,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必须改革,也包括我们包家堰山塘。这个山塘现在能蓄水,但是没有人管,利用效率很低,怎么办?我看可以把经营权拍卖出去,实行有偿供水,规定放水一个小时多少钱。大家看如何?”村支书刘立进首先提议。
“打田放水要开钱,这个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不同意。”一村民显得有点激动,看来村支书刘立进的提议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理解。
人群中一片窃窃私语……
“我们田坝村不缺水,缺的是对水的管理。打个比方,桌上这杯水,我们在座的每人固定喝一口,那么我们都能喝上水,都能熬过一段时间,直到下一次杯子装满水。但是如果喝水没有制度,大家抢着喝,这杯水就要打翻,都喝不上水。从包家堰山塘放水打田,也是一样的道理。把经营权拍卖出去,山塘有人管理,才能避免放‘大锅水’、放‘霸王水’、放‘福利水’的现象。”罗修明书记以通俗易懂的道理开导大家。
“我们田坝村的很多工程,就是因为没有人管理,修了坏,坏了再找水利局修,浪费太大了。山塘拍卖了,但是蓄水灌溉的功能不会变,不影响我们放水打田,这个在合同上写得很清楚”,“拍卖的钱由乡里、县里统一管理,作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任何人都不能私自挪用。”水利站和村支两委的同志继续消除大家的顾虑。
经过大家的讨论,村民再没有反对的了,一致决定实行拍卖,先拍卖10年看看效果。拍卖后,购买者负责管理,实行有偿供水,供水一小时收取10元钱,直到死水位为止。
群众思想做通了,其他就水到渠成了。接下来就是竞价,价高者得。
“我出200元。”组长江正文率先报价。
“220,250,280,320,350……”周国富、彭启贵、邬忠美等先后出价,竞拍场面异常火爆,大家竞拍积极性都很高。
“500元。”江正文看来是势在必得啊。
再没有人竞价了,江正文以500元的价格拍得包家堰山塘10年的经营权。
水利改革才起步,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改革成效也不一定会立刻显现,但今天田坝村岩上组的村民勇敢地迈出了改革步伐,从思想上打通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 可见其意义重大。
临走时,罗书记叮嘱大家,水不但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必需要素,也是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养成节水、爱水的习惯,共同建好、管好、用好水利工程,争取年年旱涝保收,建设美丽村庄、幸福家园。
(周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