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结合非公企业四举措打造旅游产业链
近年来,独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始终把旅游业定位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加快发展。尤其是“打造贵州南部旅游集散中心”和“建设休闲宜居独山”的发展战略布局,使该县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旅游热的快速蔓延,独山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非公有制旅游企业落户本地,使旅游产业线初具规模,获得显著成效。一是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由于非公企业投资力度的加大和设施的日益完善,紫林山管委会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二是科学规划水平明显提升。在县委、政府的大力引导下,确定申报贵州省首个旅游创新先行示范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旅游大项目开发建设不断加快。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贵龙养生中心、百泉湖民族旅游运动中心、独山传奇梦之都、游乐城项目、星级酒店等项目已在紫林山管委会落户建设。将以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龙头,结合翠泉景区的优势、挖掘影山文化、抗战文化、花灯文化,打造养生天堂、休闲之都,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四是旅游产业素质全面提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现有的南方大酒店、阳光花园大酒店、翠泉会议中心等星级酒店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南国映像等一批星级酒店正在建设中,旅游业规模取得一定程度的拓展。
为了解决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水平低、产业链的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结合县情实际,通过实地调研查找自身问题,积极学习县外先进旅游发展模式,为突破瓶颈,寻求突破不断努力。
通过不断探索,逐渐找出了一套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一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为重点,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将该旅游带打造成为省内外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贵州南部旅游集散中心。整合深河桥红色旅游、鸟巢农业旅游、城市旅游休闲三大特色产品,加快城市旅游在整体旅游中的信息发布、资源汇集作用,迅速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吸引力,力争建成具有较强服务功能的旅游中心,充分发挥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二是加大对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宣传促销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点环节,以报纸、手机、电视为载体,结合该县民俗风情,对外进行人文、旅游宣传,打造紫林山旅游形象,主动吸引外来游客。三是加大旅游人才的培育。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以独山大学城各大高校旅游专业学生为人才来源,打造一只专注旅游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四是加强非公有制旅游企业的党建工作。以“党建强”带动“发展强”的有力抓手。进一步巩固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执政基础,增强党员队伍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有利于及时了解职工群众思想动态,协助企业做好矛盾化解工作,维护职工和企业双方合法权益,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共谋发展的劳动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罗进 杨欢)